大约在文革中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未,我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看过一场裘盛戎先生主演的京剧样板戏“海港”。刚拿到戏票时,我并不知道是裘先生演的,所以也没在意。当我到了剧场,看到说明书上赫然写着:“高志扬…………裘盛戎”的字样,真把我乐坏了!当时,我也耳闻裘先生已经解放了。但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看到他的演出!
裘先生个子不高,身材也不算魁梧,演现代戏不容易凸显出来。可是裘先生一上场,好像混身上下都是戏。通过他几个亮相和几句台词,一下子就树起了一个高大形象,成为舞台上的中心!而裘先生的唱,更令人难忘。当时,江青一伙儿,对样板戏控制得十分严格:演样板戏,要一点儿也不能走样。可是从裘先生口中唱出来的样板戏,腔虽然没变,味却变了,变成裘派味了。尤其是那一段“满怀豪情回海港”,唱的真是酣畅伶俐,婉转动听,让人痛快之极!演出结束后,裘先生一共谢了六七次幕,观众还是不愿离去。最后大幕拉开,裘先生站在舞台中央欢送观众。直到最后一个观众离开之后,才徐徐地降下帏幕。这样感人的场面,在我的一生中,也是难得见到的。况且,那还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桎梏中。当时我想:象裘先生这样的艺术家,在观众心目中,是谁也抹杀不掉的!
文革期间,每逢节日,文艺团体特别是样板团,都要到工厂农村部队去为工农兵演出,这是当时的时尚。记得就在我看“海港”演出的那年国庆,裘先生就随北京京剧团,到我厂来慰问演出。为了演出效果,工厂还借用了中国水科院礼堂作为演出场地。事先,我们也不知道裘先生会来。但是北京京剧团是样板团,名演员很多。为了看清楚些,工厂里的戏迷们都早早赶到礼堂,抢占前面的座位。开始,先演了几个样板戏的选场选段,还穿插一些临时编撰的小节目。最后,舞台忽然空下来了,久久没有人上场,也没人报幕。而琴师却换了,正在紧张的调试。这是怎么回事呢?坐在前排的戏迷们知道,准是角儿要上场了。过了一会儿,果然裘先生上来了。这一次,我是看得真真的:裘先生中等个,瘦身材,剃平头,穿着一身深色的中山服和一双园口布鞋。外表是一个极普通的人。但他一张口唱起来,却声震四座,震憾人心!那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裘先生的烟瘾极大。在他演唱时,就有一个人在上场门那儿烧着一根烟等着。他唱完后疾忙下去,猛吸二口,然后再上场接着唱。那时候,演出完了,工厂就招待演员们吃一顿便饭。所以,演出刚一结束,我们这些戏迷们就直奔食堂,准备再睹裘先生的风采。可是裘先生一行到食堂后,并没有马上入席就餐。而是先进
厨房,慰问十几位未能看演出的厨师们。并由裘先生清唱了一段样板戏选段。后来又听说,大食堂旁边还有一个小食堂(回民食堂),还有一位厨师没有看演出。于是裘先生又连忙赶过去,专门为那一位厨师清唱了一段。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知道,裘先生演过一出现代戏“雪花飘”。他演的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老头,非常精彩,非常真实。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裘先生不也是这样一个人吗?!
本贴由花荣于2002年12月05日19:47:41在乐趣园〖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