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流传的那句“南麒北马关外唐”与沈阳颇有渊源,因为沈阳就是唐派京剧艺术的诞生地。沈阳京剧院申报的唐派京剧艺术日前已被列入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记者为此前往沈阳京剧院进行了相关采访。
沈阳京剧院是我国建团最早的五大京剧院团之一,该院创编的《雁荡山》、《詹天佑》、《海瑞背纤》、《胡笳》、《乌纱记》等几十个剧目在全国颇有影响。旦行梅派艺术、程派艺术以及生行唐派艺术都在沈阳京剧院相映生辉。而唐派艺术就诞生在沈阳这片热土上。时光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唐韵笙在沈阳创立唐派,随后他与在北京创立马派的马连良;在上海创立麒派的周信芳被梨园并称为“南麒北马关外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历史文化积淀丰厚,使沈阳成为唐派艺术产生、发展的沃土。唐派艺术创始人唐韵笙少年时期在江南、东北各地学演了大量谭鑫培、刘鸿声、汪笑侬等前辈名家的剧目。青年时期,他在津、沪地区演出,并向前辈名家小孟七、马武成、苏庭奎等学习了多个流派的传统戏。在众多名家的指点下,加之唐韵笙本人天赋极好,于是声名鹊起。1934年,32岁的唐韵笙来到沈阳,此后扎根东北13余年。东北特定的历史环境、社会思潮以及东北特有的地域风情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唐韵笙的艺术创作和审美取向,在频繁的演出实践中,逐渐形成唐派京剧艺术。13年中,唐韵笙根据《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史记·淮阴侯列传》、《彭公案》等古典名著,编写并演出了唐派剧目10余个。他还编演了隐喻反抗侵略的《扫除日害》和针砭时弊的《怪侠除奸记》。尤为突出的是,唐韵笙在关羽戏方面建树颇多,他改写剧本,设计唱腔,加强了表演身段,塑造出独树一帜的唐派艺术中的关羽形象。关羽威武儒雅的气质、大忠大义的性格被唐韵笙演绎得淋漓尽致。当年,唐韵笙以沈阳共益舞台为基地,频繁往返于辽、吉、黑三省的京剧舞台,沈阳共益舞台班底、长春新民戏院班底、哈尔滨新舞台班底都一度成为唐韵笙创作、排练、演出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们融入唐派艺术的演出之中,使唐派艺术得以更加广泛地在东北三省传演,逐步由成熟走向鼎盛。
唐韵笙勇于开拓戏路,融会各种表演手段,使唐派艺术更臻完善。他除了专工文武老生外,还演出过净行的《铡美案》,老旦行的《目连救母》等戏。1947年,唐韵笙应邀赴上海演出,唐派艺术独有的剧目、创新的身段舞蹈以及风格独特的关羽戏,令上海观众眼界大开。此后,源于沈阳的唐派艺术赢得了全国京剧界的一致推崇,同时也确立了唐韵笙以及唐派艺术在京剧生行历史上应有的地位。此后的8年,唐韵笙一直在昆明、大理、南昌、长沙、武汉等南方城市演出,唐派艺术为更多的京剧观众所熟悉和喜爱。在20多年中,唐韵笙收授弟子数十人,许多弟子后来都在南北方各大京剧院团担任主演。唐韵笙的再传弟子汪庆元就是沈阳京剧院目前能演出唐派剧目最多的演员。1955年,唐韵笙重返唐派艺术的诞生地,加入沈阳京剧院。
唐派艺术的代表剧目多为根据《东周列国志》、《史记》及《三国演义》改编的历史正剧,唐韵笙扮演的京剧人物多为大义凛然的爱国将领与浩然正气的英雄人物。从美学角度看,唐派京剧表演艺术具有刚烈之美与悲壮之美。唐派京剧表演艺术的唱念做打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凝重、浑厚、开阔、大气的艺术气质。在唱功方面,唐派艺术以情为本,准确把握戏曲人物的情感脉络。唐派唱腔凝重大气,并无繁复华丽的花腔。唐韵笙在表演实践中创造出了“大滑音”的唱法,明亮而富有激情。由于长期生活在东北,也为了使韵白能让观众听懂,唐韵笙在念白中舍弃了一些湖广音,更多地采用了北方语音,念白的韵味也因此具有了唐派艺术的独特味道。在做功方面,唐韵笙为不同的戏曲人物创造了不同的身段与舞蹈。在打功方面,唐韵笙则形成了一套精彩纷呈的出手技术与跌扑技术。此外,唐韵笙还自行设计并使用了盔头、髯口、特型青龙刀、宝剑、玉圭以及云肩蟒等服饰道具。
唐派京剧艺术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继承唐派艺术是挽救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传承民族艺术的需要,唐派京剧艺术应该成为沈阳的骄傲。研究唐派艺术的发展轨迹,对于发展有东北特色的京剧艺术品牌具有深远的意义。而弘扬唐派艺术,对于提升辽宁文化大省的内涵,同样意义非凡。在唐韵笙近60年的舞台艺术生涯中,由他亲自创作改编的剧本约有50部之多,但数十年间散失许多。唐韵笙目前在世的亲传弟子可谓凤毛麟角,熟知唐派艺术的老演员也相继离世。原本就资料匮乏,若不尽快组织人力搜集、挖掘、保护,排演剧目,唐派艺术将有失传的危险。沈阳京剧院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该院先后复排了《古城会》、《未央宫》、《闹朝捕犬》、《驱车战将》、《千里走单骑》、《走麦城》等唐派剧目,并进行了专场演出。该院还邀请中央电视台《空中剧院》栏目来沈录制“东北行”唐派专场,向全国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唐韵笙艺术研究会于去年成立,研究人员已开始对唐派艺术进行系统地挖掘与研究。迄今为止,《唐韵笙舞台艺术集》已出版发行;《灞桥挑袍》、《华容道》两部唐派戏参加了全国音配像工程;沈阳京剧院目前已建立唐韵笙艺术档案及陈列室;组织与唐韵笙合作过的前辈艺术家进一步挖掘久未上演的唐派剧目,对唐派艺术的剧本、曲谱、表演形式进行加工整理。从2006年起,至2010年,沈阳京剧院计划复排10出唐派剧目。传承、发展唐派艺术,培养传人很重要,沈阳京剧院目前在研究唐派艺术的同时,正着手培养唐派京剧艺术传人,希望通过努力,使古老的传统艺术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记者 王臻青)

(摘自 《辽宁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