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义》
盖叫天 饰 史文恭
崔嵬,山东诸城人,我国著名电影艺术家。他主演和导演了不少优秀影片,如《宋景诗》、《老兵新传》、《红旗谱》、《青春之歌》、《小兵张嘎》、《杨门女将》、《穆桂英大战洪州》等,但他与京剧演员盖叫天曾有过一次拍戏剧影片的合作,却未成功,实在是电影史上的一件憾事。
1961年清明节的下午,陪同外宾到杭州参观的周恩来和陈毅到燕南寄庐看望盖叫天,周总理告诉盖叫天:“盖老,陈老总敬重你的为人,热爱你的艺术,今天他要送你一幅字。”
陈毅取出他写的字读道:“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盖叫天双手接过陈毅的题词连声道谢。周恩来对盖叫天说:“我有一个想法,把盖派艺术用电影拍摄下来,供后人观摩借鉴,你说好吗?”“总理,我心里的事您想到了,我愿试试看。”周恩来见盖叫天欣然接受拍电影的任务,又说:“具体怎么拍由文化部牵头,与北影厂协商,由导演搞出拍摄方案。”就这样,周总理决定拍京剧舞台艺术片《武松》。《武松》的导演任务落在了崔嵬身上。他是1957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艺术指导兼艺委会主任,他对戏剧片的拍摄勇于创新,能在传统程式化的表演中融进对角色的体验,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在镜头角度和运动方面采取中国写意画的构图、虚实相间,镜头的分切既符合戏曲音乐的节奏,又发挥电影的时空特性,艺术效果甚佳。崔嵬接受了周总理安排的拍《武松》的任务后,认真准备好了拍摄计划。
北京电影制片厂一切准备停当后,1962年春,文化部通知盖叫天到北京拍戏剧舞台艺术片《武松》。盖叫天立即偕夫人薛义杰和孙女张明珠到了北京。文化部为崔嵬与盖叫天合作影片《武松》举行了茶话会,夏衍、齐燕铭、田汉、马彦祥等领导及一些名人出席了茶话会,会上田汉指着一位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的人向盖叫天介绍:“这位就是北影厂导演崔嵬,这次你的《武松》就由他执导。”于是,心直口快的影坛老将崔嵬与刚硬直爽的菊坛名家盖叫天紧紧握手了。崔嵬开言道:“盖老,在周总理指示下,我们有机会合作,我有几点想法,想听听您的意见,看怎样拍好。”说着就将拍摄计划给了盖叫天。盖叫天接过后看了一眼,又把拍摄计划递给了崔嵬:“我唱了半辈子戏不懂电影,你是行家,我上听总理的,中听你的,下听全体工作人员的。”茶话会散时,崔嵬还是把拍摄计划交给了盖叫天:“带回去看看,有什么意见咱再商量。”由于盖叫天识字不多,对电影艺术知之甚少,对拍摄计划没提出什么意见,戏剧艺术片《武松》很快就开始启镜拍摄了。
电影的拍摄程序与舞台上演唱京剧截然不同,“活武松”盖叫天在舞台上面对观众表演虽然得心应手,出神入化,但是站在摄影机前,面对指手画脚的导演和工作人员却总感到别扭。一会儿拍这个镜头,一会儿拍那个镜头,他感到情绪无法连贯,入不了戏。加之崔嵬和盖叫天性格上都是刚直型的,合作没几天,二人便开始争论起来了。盖叫天直白地向崔嵬道:“这样东拍一下,西拍一下,精、气、神全散了,真没劲!”崔嵬试图从电影艺术的角度说服盖叫天:“盖老,现在要拍的是你眼神的特写镜头,眼神拍好了,精、气、神全都有了。”“你说有了,我总感到没了。”“盖老,再坚持几分钟,拍完眼神就行了。”“这样拍我没情绪,做不到你要的眼神。”“盖老,拍电影要从银幕的角度来考虑。”“我拍的是舞台艺术片!”“舞台艺术片也是电影,不能受舞台的局限!”二人谁也听不进对方的意见,谁也不服从对方,开始拍摄没几天就由争论很快发展为争执。
盖叫天的性格是宁折不弯的,对于电影的分镜头拍摄十分不满,这天,他对导演崔嵬直言不讳地说:“这样拍下去,拍出来怎么会像武松!”崔嵬简单地予以回答:“这是电影的需要。”“你要我的戏服从你的电影?”“我拍了多年电影了,请你相信我!”盖叫天生气了:“我不拍了!”崔嵬也忍不住了:“给你拍电影我也真干不了!”就这样,盖叫天真的卸妆走了。文化部的领导听说《武松》因主演与导演闹矛盾而停机拍摄,便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崔嵬和盖叫天重新修好,《武松》又开拍了。但时间不久,终因崔嵬和盖叫天在对电影艺术、舞台艺术认识上的差异,以及二人性格上的刚强对刚强,二人的合作最后还是失败了。
夏衍将《武松》在北影厂没有拍摄成功的情况向周恩来总理作了汇报,周总理甚感遗憾,亲自召集夏衍、阳翰生等人商讨拍摄盖派《武松》事宜,决定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让盖叫天的朋友应云卫执导。经文化部协调,1963年清明节后,76岁的盖叫天去了上影厂拍《武松》片。盖叫天接受了北影厂拍片失败的教训,在老友应云卫及俞仲英合作导演下,舞台艺术片《武松》终于在上影厂拍摄成功了。
(摘自 《人民政协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