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用一句话去概括梅兰芳。面对人性的鲜活,言语往往显得无力。
一个出身清贫的孩子,一面受着梨园世家的熏陶,一面自幼就挑水、买菜、洗衣、做饭。当他为了生活而必须以京剧为生的时候,却久久不能唱好一曲《三娘教子》,老师盛怒之下的一句“祖师爷没赏饭”,带给他的,相信不只是创伤。
所以,当他终于登台亮相,当他终于令谭鑫培等京剧泰斗甘当配角的时候,我们无从知道,为了这一天,他付出了怎样的代价。面对老师满是愧意的一句“我那时是有眼不识泰山”,所有的汗水,所有的艰难,都被一句“奋发上进”轻轻带过。
所以,我们敬重梅兰芳,不是因为他的天份,而是因为他的坚持。
一个人的成功,仅仅努力或许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机遇、一些帮助。梅兰芳是幸运的,他的出道乃至走红,直至达到艺术的颠峰,都有无数双手在背后支持着他。没有留洋归来的齐如山,他的艺术视野不会如此开阔;没有义伸援手的冯耿光,他的演出不会如此顺利;没有那位被美国人称为皮西张的张彭春,他在美国赢来的掌声恐怕不会如此热烈。对于梅先生而言,“脾气随着能耐长”只是愚蠢的表现,每一个可能会帮到自己的人,都可称得上是“智囊团”的一员。梅兰芳在艺坛异军突起,他们一起分享成功;梅兰芳走向世界,他们一起奔走努力;抗战期间梅兰芳杜门罢演,他们一起面对民族的空前考验;1945年抗战胜利,梅兰芳复出,他们一起欢呼雀跃。围绕着梅兰芳,如此多的京剧狂热爱好者们集结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凭着虚怀若谷,凭着诚恳好学,他超出了一般戏剧演员的视野,站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一个北平的红角,慢慢为全国的观众熟悉了解,甚至走出国门,代表中国文化参与到世界文化交流中去,他也逐渐从一个传统戏剧的旦角演员,成长为蜚声世界的艺术大师。
所以,我们赞美梅兰芳,不是因为他的才艺,而是因为他的谦虚。
“能够继承的演员只能称为好演员,但能够继承并有所创新的演员才叫大演员。”一首别具一格的《玉堂春》,令人们惊讶于梅兰芳新颖唱腔的同时,也预示了他创新之路的开始。无论是大胆地砍去《霸王别姬》中的乌江自刎,还是别出心裁地排出《一缕麻》这样的时装戏剧,以及自创出《天女散花》中那令人难忘的绸舞,甚至是一个细微的手势、一个准确的眼神,梅兰芳总仿佛在告诉人们,他是如此与众不同。所以,今时今日,当我们再看梅兰芳,仍能从中体会到惊喜。
所以,我们钦佩梅兰芳,不是因为他的唱功,而是因为他的敢想、敢做。
(摘自 《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