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孙亮排演传统武戏
孙觉非
2003年3月28日晚,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了一台“京港名家名票京剧晚会”,于魁智、王蓉蓉等京剧名家及香港著名琴票金建明先生登台献艺,令观众过足了戏瘾。而最令笔者感到新鲜、振奋的却是那天晚会的开场戏,由中国京剧院二团青年武生孙亮主演的《金钱豹》!
《金钱豹》是一出传统武戏,最早为武净应工,前辈名净许德义等擅演此剧。后来武生前辈俞菊笙将其改为由武生应工,之后的武生名家杨小楼、尚和玉、俞振庭皆学自俞菊笙,并有各自的发挥,均受到观众的欢迎。杨小楼以唱念气魄宏大、工架优美而著称;尚和玉以武把子稳、准、狠取胜;俞振庭则独辟蹊径,加入了“耍叉”的技巧,令观众耳目一新。再后来的武生名家孙毓堃、周瑞安、李少春、张云溪等,也都在不同时期上演过该剧。解放后因种种原因,这出戏很少出现在京剧舞台上,仅上个世纪80年代武生名家张四全先生贴演过。《金钱豹》这出戏可以说已经绝迹京城戏曲舞台20年了,如今已经成了“冷戏”。
孙亮扮演的金钱豹,突出了豹精的威猛、凶狠,一出场便声势逼人,观众情不自禁地给了他“碰头彩”。后边“下山”一场,由两张高桌翻“台蛮”、“转灯”一气呵成,单腿独立亮相稳如泰山。与武智扮演的孙悟空开打,配合默契,手把子打得极严、密不透风,工架边式、大方。“耍叉”是该剧的一个重要“卖点”,孙亮功底相当扎实,丝毫不乱地耍出各种叉花:“筛糠”、“大拨月”、“单打”、“苏秦背剑”……这些技巧的难度都相当大,不由得观众们都摒住呼吸,场内非常安静,只听见舞台上随着“金钱豹”舞动钢叉而使叉盘发出的清脆响声。一套叉耍下来,观众席里爆发出了一连串的喝彩声,不少观众们小声议论“这个‘豹子"叉耍得太漂亮了!”后边的开打更是异常火爆,孙亮发挥得也极其出色。扮演金钱豹头上戴蓬头,这本身就增加了表演的难度,尤其在开打和翻扑的时候,弄不好就会“掭头”。但孙亮的表演却使观众觉得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无论做什么样的技术动作,蓬头始终不乱,且非常“听话”。最后,“金钱豹”有一连串的“虎跳”、“前蹦”及“圈旋子”,孙亮“起范”高、身轻如燕,且落地无声,不能不令观众由衷地赞叹他的基本功全面、扎实。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观众们看到的是舞台上的“金钱豹”,可谁又知道孙亮为了这出戏已经花了整整6年的心血。6年前,孙亮还在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学习,那时候他就在北京杂技团李少敏老师的指导下练习耍叉,由于他刻苦努力,逐渐掌握的耍叉的各种技巧和诀窍。之后,年复一年地每日苦练,这才使我们看到舞台上这些精彩的叉花。升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本科班后,孙亮又从武生名家黄云鹏、茹元俊系统地学习了这出戏,并且吸收了尚和玉、李少春、高盛麟演《金钱豹》的特色和优点。大学毕业后,孙亮进入了中国京剧院二团,做为年轻演员主演剧目的机会并不很多,所以一直没有排演这出《金钱豹》。
机会终于来了!2003年元月孙亮向团里申报了演出《金钱豹》的计划,得到了孙桂元、脱志国二位副团长的认可。于魁智团长及吴江院长也对孙亮排演《金钱豹》,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关怀。吴江院长还特批,为此次排演《金钱豹》制作了全新的把子(叉)和服装,使孙亮备受鼓舞。为了使《金钱豹》这出老戏的情节更加紧凑,更适合现代观众的欣赏口味,团里指定李明德、宋锋二位老艺术家做为艺术指导,为这出戏把关,这使孙亮心里更有“底”了。于是,在李、宋二位老师的指导下,每天早上7:00~9:00,孙亮及其他配角演员一起排戏、练功,当9:00别的同事来练功厅练功的时候,孙亮他们已经排练完毕了。为了演好这出戏,孙亮还苦用私功,每天下午奶奶为他扎上蓬头、穿好练功服,在自家院子里一练就是两个小时,周围的人没有不佩服他的刻苦精神的。
3月28日的演出取得了成功,但孙亮依然很平静,并没有表示出什么特别的兴奋,他对笔者说:“今天演得还可以,但有些地方还需要再改进。有些地方还可以更紧凑一点,有些地方的表演我还需要向老先生们进一步请教……”
笔者感受到了孙亮的不断进取的事业心和踏实作风,这正是当今很多青年演员所缺乏的。希望孙亮继续努力,排演更多的优秀剧目奉献给广大观众!
新浪网相关链接:http://ent.sina.com.cn/h/2003-03-31/1354141226.html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