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今活跃于京剧舞台的第一花脸名家,尚长荣在海内外艺术界享有较高声誉。他嗓音宽厚,演唱技巧运用纯熟,在京剧传统表现技法的唱、念、做、打诸方面功力深厚。
尚长荣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他的父亲尚小云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曾创办过"荣春社"。在家庭的熏陶下,尚长荣5岁就开始登台。他先是拜陈富瑞为师,开蒙学花睑,后拜京剧侯派花脸创始人侯喜瑞为师,学习《盗马》、《取洛阳》等剧。他的能戏极多,既能演有着繁重做表的架子花脸,又能演以唱工见长的铜锤戏。擅演剧目有:《牛皋下书》、《连环套》、《将相和》、《打鸾驾》、《飞虎山》及现代戏《延安军民》、《智取威虎山》等。 在《曹操与杨修》中,尚长荣继承并发展了侯喜瑞"发于内、形于外"的艺术观点,强调以深刻的内心体验和坚实的传统表现技法相结合,融京剧传统花脸行当之"铜锤"与"架子"为一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尚长荣给自己定下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是传统戏的精排精演;一是创排新剧目。老爷子认为,精彩的戏永远在下一台。1999年50年大庆时,尚长荣和上海京剧院一起排练了《贞观盛世》,作为献礼剧目。刚过花甲的尚长荣演出日程仍然安排得很紧,艺术活动充实。在当前我们的民族戏曲,应对时代的挑战,确实应该多演好戏,多出精品,多多地争取观众,特别是多到基层、多到学校演出。去年到南京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演出之前他专门到南京大学和学生们一起联欢,看完他们的彩排后席地而坐,一起讨论民族戏曲面临的困境和发展。他说:"京剧艺术永远属于青年。"
尚长荣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注意学习,充分认识到振兴京剧必须坚持民族特色。他认为,通过演出才能潜移默化渗透民族的正义,这是戏曲演员神圣的职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族戏曲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实际困难,但是只要有这种正气,带着这种民族的情感演出,我们的戏曲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生活时报》舒欣 2001年3月02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