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京剧院的排练厅里,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了大名鼎鼎的传奇式人物“李
玉和”——钱浩梁。乳白色T恤衫,灰蓝色的真丝裤子只到脚脖子,脚上一双系带儿
布鞋,脸上有些许可见的老人斑,头发花白,如果不是此情此景的有备而来,这个
太普通不过的老头儿不会引起我太多的注意。也正是有了前面那么多前提与印象,
望着眼前虽有些驼背却依然高大的“李玉和”,尽管音容笑貌中还能看出当年的一
些风采,毕竟岁月蹉跎,叹息之余我精心准备的问候和开场白没能顺利地脱口而出。
钱老师倒是极为自然,用手一指:“你找曲老师,她是我爱人,全国第一个演李铁
梅的,跟我一样。”风采依旧的曲素英老师快人快语地“协调”之下,我得以与时
代偶像“李玉和”对上了话。
■他是梨园之后,学武生出身
李少春的接班人 还参加过抗美援朝慰问演出
因现代戏出名的钱浩梁,其实是梨园世家出身,祖籍上海,本工武生,老戏
演得特棒。钱浩梁站起身来,拿起两个中药丸:“身体不太好,每天都得吃药。”
他一边掰开药丸,把圆圆的药丸捏成饼状再揪成一个个小药粒,一边神情自若地讲
了起来。“学京剧是我小时候的梦想,当时我是在上海的中华戏曲学校学习,我本
来是学武生的,那个学校里学的其实挺糙的,我主要还是靠家学。”钱浩梁的父亲
钱麟童是位老生演员,在江浙一带颇有些名气。“他的师父是周信芳,真的,正宗
的,是磕过头的,不是假冒的,所以我在习武之余也没错过练唱。”钱老师的风趣
第一次露了“峥嵘”。
“演京戏还是得到北京去,在那里可以多学多看。”父亲的一句话一个观念
促成了钱浩梁1950年16岁时只身北上。“那时我都登台表演挣钱,挣小米儿了,我
都放弃了,到北京报考了戏曲学校的研究班,可这个研究班‘好命不长’,由于人
少又并到选修班,成了杂烩了。”虽然没学多久,可1950年下半年,他参加了抗美
援朝的演出。“我们那时去的是新义州,一连几个月,记得那时过大桥时十分害怕,
大炮一响吓了一大跳,哪儿见过这阵势……”这时钱老师的幽默风趣再度显形。
虽然在北京学习时间并不太多,但有先天的优越条件加遗传基因及聪明才智,
钱浩梁很快脱颖而出,武生出身的他老戏演得好,又有父亲口授身传,唱得也不差。
当时正值袁世海老先生到当时的实验京剧团去挑选“接班人”,钱浩梁入选,成为
李少春的接班人,果然,让他红遍全中国的《红灯记》正是他接了李少春的班。
“我其实是唱着老戏长大的,如果没有老戏的功底,一上来就演现代戏肯定
不行。但老戏舞得再好也就是个武生,所以学了唱还是对的。”提起钱老师的拿手
好戏,举的例子也大都是老戏,《野猪林》、《伐子都》、《界牌关》等,前不久
他还披挂上阵演了传统折子戏《拜山》。
■不能这样就算了,得活下去
在言谈中,我注意到钱老师的声音有些闷,不似印象中的那般洪亮,动作也
有些缓。还是曲素英老师揭开了“谜底”:“都是那场病闹的。”原来1994年,钱
浩梁在一次演出中突然发病,左脑出血右半身瘫痪,“就是个半瘫痪,语言失调,
嗓子困难。”钱老师平静地说起那段往事。那时候医生给下的结论是:“最好也就
是说不了整话,右手只能拿勺(拿不了筷子),走路需别人帮忙,顶多自己能扶墙
走。”“这等于判了我死刑了。”钱老师说到此处露出无限深情地用手一指曲素英:
“主要靠她,她才是无名英雄,没有她的鼓励照顾,我到现在这样,难。”
据钱老师讲当时他只有“活下去,不甘心就这样算了”的信念支撑着自己。
生病之后,钱老师被女儿封闭在家里独自“修炼”。“我那时走不了长路,能走点
儿了,脚还画圈呢!我坚决不能让观众看见那么一个人,怎么形象如此难看,我也
要面子呀!”由于说话不清,老伴让他天天念报为的是把话说清,后来开始练唱。
“没想再唱戏,就是为了把说话练好,那时是从‘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一句开始练,
刚开始时,声音那个难听,没想到怎么会成这样,太受刺激了。但爱人鼓励我说你
唱得什么样我听着都好听,你只当就是为了唱给我听,这么简单的一段练了好长时
间才慢慢有点儿上路了。”老伴曲素英接上来说:“那时一练唱就一口口地吐痰,
到现在钱老师的舌头都是歪的。”说着她开玩笑地叫到:“钱老师,把舌头伸出来
让人看看。”钱老师摇头一笑。曲素英接着说:“那些节奏快的、高昂的,他还唱
不了,有个别音至今也唱不准。”
谈话期间,钱浩梁夫妇有意无意地手拉着手让人感受到患难夫妻的荣辱与共。
曲素英更表示钱老师一病对自己是个巨大考验,钱老师不失时机地插上一句:“是
挺考验你的。”当曲素英说到动情之处,钱浩梁又插上一句:“还有一段恋爱史。”
这是谈话中,钱浩梁三度表现幽默、风趣之色。
正是有活下去的信念和爱人的照顾,钱浩梁又过了一大难关,1998年重登舞
台了,他认为自己活下来已经是个奇迹了,能演戏就更出人意料了。
■三十年后再提红灯又高兴又害怕
谈起这次《红灯记》的原人再现,钱浩梁神色淡然。“心情很复杂,既高兴
又害怕,高兴的是这帮人七老八十了还能合作。害怕的是技术上可能达不到当年的
水平,人家说不对、不好、不行。但这也是顺民意、民心的事,虽技不如前,但精
神可以释放释放,本行里也多有要求,多少能促一促,示范一下,示范不了整个的
艺术形象,可以示范唱腔、表演和创作精神,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让老演员
可以再演,如果不是这个时代,可不行。”
的确钱浩梁自1970年该剧被拍成电影以后几乎未在舞台上再现身,那时只有
外国首脑来,才由周总理亲自给他打电话让他出演。近些年来,钱浩梁虽时有演出
却基本不唱样板戏,只有极特殊的情况下才唱“手提红灯四下看……”四句就收场。
其实,《红灯记》里的李玉和原来排时是李少春演李玉和,曲素英演李铁梅,
后因李少春身体欠佳,又征选B组。当时正在追求曲素英的钱浩梁入选,此后几番变
换,钱浩梁终于成了最亮的“李玉和”。谈话中得知,钱浩梁后去河北艺校任教,
90年代初从那里退休后,才回到北京定居,人事等所有关系均在河北。
采访钱浩梁的过程里,他始终神情自若,即使有再多的闪光灯和记者“围追”,
他依然“我行我素”,脸上笑容常在还时常与旁人说笑。看着他的感觉就是大彻大
悟,人生难免起起落落,经历了有沉有浮的悠悠岁月,钱浩梁的状态正如《红灯记》
中的名段一般:人生进退一碗酒。
北京青年报卢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