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笔者看了一场芭蕾,并在现场刻意地感受了一下剧场的气氛。富丽堂皇的剧院,给人以庄重高雅之感,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穿戴整齐,不乏着西服打领带者,间或有身着晚礼服的淑女,为剧场平添了几分景致。快开演时,乐队指挥由全场响起的热烈掌声迎接出场,并向观众鞠躬致意。每次落幕,观众都会礼节性地鼓掌。演出结束时,全场观众礼貌地鼓掌,等着演员谢幕,剧场的气氛热烈欢快。再看看精美的节目单,上面印着的赞助单位还真不少,其中不少是国内的知名企业。这些年来华演出的芭蕾舞团越来越多,甭管是不是真的如宣传所说的“国际一流”,对于培养观众却是很见成效,再加上媒体的宣传,观众也慢慢学会了看芭蕾的礼仪。观众中有不少白领,看西方高雅艺术似乎代表着一个人的品位,是很值得炫耀和骄傲的。
听京剧看地方戏,却难得有这样的盛景。剧场不说是破破烂烂,也大多暗淡无光,有些连暖气、冷气都达不到要求,冬天冻死夏天热死,且常常是叽叽喳喳到开幕剧场还没有静下来。来看戏的也多是白发人,连黑发人都少见,更别提白领丽人了。有懂戏的戏迷还能叫个好,大部分时间没等演员谢幕,观众早已走得差不多了,让那些使了一身功夫的演员禁不住独自凄凉。至于一场芭蕾与一场京剧票价的悬殊,更是不言而喻。
要说京剧是国粹,知道的人不少,可京剧明显地处于“弱势”,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些年,国家对京剧没少提倡,在资金上也投入不少,各大京剧院团为了振兴京剧抓创作,抓演出,在京剧艺术形式的创新发展上也下了功夫,“京剧走向青年”“京剧走进大学”,各种各样的活动搞了不少,付出的努力却与成效难成正比。不少优秀剧目大多在圈内热圈外冷,许多人根本没有兴趣走进京剧剧场。可一个京剧演员要走上京剧舞台,需要花费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唱、念、做、打不断地磨炼自己,才有台上的一招一式,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京剧演员,除了勤学苦练外,更需要天赋。至于京剧博大精深的内容,底蕴深厚的文化传统,精美绝伦的艺术形式,如陈年老酒,越品越有滋味。只可惜,懂得品“味”的知音太少。
爱看芭蕾是件好事,但京剧作为国粹,不应被我们所忽视。所谓国粹,即指一个国家固有文化中的精华,它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关注吗?
(徐涟)
(摘自 《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