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心兰,号性香,苏州人,生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东安义堂"出身,幼习花衫,清同治时隶三庆班。与名旦郑秀兰被誉为"两朵兰花"。郑秀兰创办"春馥堂",孙心兰自营"乐安堂"。孙心兰擅演剧目《彩楼配》、《探寒窑》、《祭江》、《祭塔》、《打金枝》等。心兰为孙门第一代演员,生有三子二女,长子怡云、次子喜云、三子盼云,昆仲三人为孙门第二代演员。 小女适路三宝为继室。

孙怡云,字芷青,堂号"怡春堂",人称怡春主人。生于光绪六年(1880),幼入钱秋菱门下习艺,初从严福喜习昆曲,后师事田宝琳、孙双玉习皮黄青衣,12岁即已小有名气。其扮相秀丽端庄,且表演细腻,所演人物极为传神,据《清代伶官传》载"年甫弱冠,声名已出陈德霖之上"。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二月初二日,与老生曹永吉、小生马全禄、花脸穆长久(小穆)、丑角王长林、老旦熊连喜六人同被选入升平署进宫承差。曾搭三庆、玉成、小丹桂等戏班,擅演剧目有《彩楼配》、《三击掌》、《探寒窑》、《回龙鸽》、《玉堂春》、《琵琶行》、《祭江》、《祭塔》、《三娘教子》等。常与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合演。1912年11月,谭鑫培第五次赴沪演出,应邀青衣即为孙怡云。同去演员有花脸金秀山、小生德珺如、老旦文荣寿、丑角慈瑞泉等。孙怡云与谭鑫培同演剧目为《御碑亭》、《桑园寄子》、《战太平》、《朱砂痣》、《法门寺》、《四郎探母》等。晚年执教于"三乐社"科班,尚小云即为其得意弟子,故艺名为"小云"。据传还有一女弟子任俊峰,后改名任绛仙,嫁汪(桂芬)派名票李教授后即息影舞台。孙怡云亦精胡琴、善书画,在内廷承差时,曾为陈德霖、王瑶卿操琴。嗓败后为"老乡亲"孙菊仙操琴。

孙怡云娶罗百岁之女为妻,有子甫亭,工老旦;女曾适阎庆林,后离异。 孙喜云,字芷仙,为怡云之弟,亦工青衫。清同治、光绪时隶四喜班,亦善胡琴。擅演剧目为《芦花河》、《战蒲关》、《三娘教子》、《五花洞》等。

孙盼云,字芷侬,为怡云三弟,工老生兼娃娃生。清同治、光绪时隶四喜班,惜早夭。擅演剧目为《御林郡》(即《马芳困城》)、《三娘教子》、《黄金台》等。

孙甫亭(1898-1970),孙怡云之子,为孙门第三代。幼习老生后改老旦,曾拜罗福山为师,并受教于谢宝云。嗓音响亮宽厚,缺少立音脆音,但能给人以纯朴大方之感。念白语气生动,极富情感。他有一定文化,明剧情讲戏理,表演细腻善于刻画人物。曾替乃师罗福山与谭鑫培、杨小楼、余叔岩同台,颇为受益。他能戏多戏路宽,中年后得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所倚重。如梅兰芳的《春秋配》中饰乳娘、《生死恨》中饰李氏;程砚秋的《朱痕记》中饰朱母;荀慧生的《钗头风》中饰陆母。它如《雁门关》的佘太君、《得意缘》的狄母、《盗宗卷》的夫人等,极重剧中人的感情交流,使戏增添光彩,深得同人赞誉。他曾将《滑油山》中刘清提的老旦特有翻跌高难技巧,进一步充实用于新编的《傅氏发配》戏中,保留下来原剧的表演特色。还曾与人合编了一出扎靠的老旦戏《阳春战》,并有剧本珍藏。晚年执教于中国戏曲学校、北京市戏曲学校,王梦云、王晶华、王晓临、王树芳、赵葆秀等,均得其教益。孙甫亭有子振泉、振才,昆仲二人均从事京剧艺术事业,至此孙门为四代梨园世家。 孙振泉,为孙甫亭长子,幼承家学继承父艺,亦工老旦。今虽年逾古稀,仍在为京剧事业培养新一代,而辛勤地耕耘着。

孙振才,为孙甫亭幼子,工武净,为北京市戏曲学校第一届毕业生,后拜景荣庆为师,擅演《钟馗嫁妹》、《芦花荡》及《古城会》、《龙凤呈祥》之张飞等。现于北京京剧院工作,曾多次随团赴日本、希腊、土耳其、韩国等地演出。 (摘自 刘嵩崑 著 《梨园轶闻》)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