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某天下午,应朋友之邀,去汉口人民剧院看了一场京戏,确切的说,是一场票友与专业合作的京剧演唱会,朋友的朋友大概是该类演出的主要赞助和承办者。听朋友说,他的这位朋友是个铁杆戏迷,经商,赚的几个钱都扔到这里面去了。与戏界人士过从甚密,这次把张克也请过来了,故而也叫我来听听,因此,我欣然前往。
约好两点在剧场门口碰面,我带着老婆(也算半个戏迷)一同前往,早到了一点,故而在门前等候。里面隐隐传来丝竹之声,大约已经开演了,剧场门口摆着几块国庆期间的演出预告,门里一张小桌,为临时售票点,无人买票,一女售票员坐在桌后,百无聊赖,前面戏牌上写着:大型国庆京剧演唱会,票价,一律10元。
门前手挽手走来一对小青年,驻足观望,女青年:咦,京剧?男青年:(调笑式)我们进去看吧?女青年:(不屑状)嘁!说罢相互会心一笑扬长而去。我突然感到一种莫明的怅然。
一会儿,朋友一家与朋友的朋友都来了,其中有位台商,得的也是这类爱戏的病,也是花钱卖力,乐此不疲。大家握手寒暄一阵,同步入场。 场内气氛比场外热烈许多,我们一行四人,楼下竟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一会儿,朋友的朋友把我们领到了楼上不售票的雅座,一人一把太师椅,还有服务小姐到茶,真是低消费,高享受。前十年在这里看过一场于魁智的全本《四郎探母》,记得当时率团的是冯至孝。我脑子里不禁出了个怪想法:老于大概再不会到这种场子里来了吧,他即使自己想来,别人会不会答应呢。大角也有大角的难处吧。
“正轴”大约还未开始,台上是几个老年京剧社的几个票友在打闹台,唱得虽不怎的,但规矩认真,台下仍报以热烈的掌声,其情感人。主持人是个中年男人,朋友与他很熟,介绍说他姓张,是某大学京剧社的名票。我看老张脸红潮潮的,就跟朋友说他好像是喝了一点酒,朋友怕我说他不敬业,连忙说:没有,没有。搽的胭脂,搽的胭脂。
台上一曲接一曲的唱,朋友与我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老婆厚道,听见有人叫好,每次也跟着忽悠几下。这主持也厉害,不带小卡片,对出场演员一个个了如指掌,中间自己还来了一段《乾坤福寿镜》,颇有杨荣环的韵味,赢了个满场好。朋友也很高兴,连对我说,怎么样,怎么样。
市京的几个中青年演员演唱得确实不错,惹得老婆不停的在旁念叨:到底是专业的,到底是专业的。其中一高派老生《哭秦庭》与一程派青衣《春闺梦》,犹为出色,唱得好,水袖、甩发、吊毛,处处到位。我脑子里不禁又出了个怪想法:目前京剧不景气,这样一些好演员在哪里演呢;十元一张票叫他们怎么过呢;戏曲没什么人看,他们为什么还是演得这么认真呢。 想起刚才大门口那对小青年,我心中不禁一紧。同时,对这些基层的演员们心中升起一种油然的爱怜与敬意。
张克前面出场的是市京的新星刘薇,彩唱新编剧《三寸金莲》,不用乐队,放音响。我一听唱腔与伴奏严丝合缝,就知是个假唱,老婆却在旁边傻叽叽的拼命的鼓掌。为了不扫兴,我一笑了之。但主持人喊刘薇谢幕,她可是死活不敢出来了。第二天是她的全本《秦香莲》,听说一帮老戏迷知道此事以后,愤怒不已,搞了个集体罢看,唉!何苦哟。
最后压台的当然是张克了。唱的是《空城计》和《文昭关》,电视上虽然看得多,但看活人唱这是头一回,果然是高音亮嗓,韵味十足,总算给这次演出打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看完演出,站起身来,举目朝下一望,只见华发一片,个个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真叫人唏嘘不已。朋友还要陪朋友的朋友和张克等吃饭,我与老婆就告辞回家了。步出剧场,望着人民剧院(大舞台)那我从童年就熟悉的门面,抚视良久,真不知什么时候再来了。

本贴由观生于2004年10月29日00:53:45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