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做过翔实的耐心考证,因之不知始于何时,由哪位专家、权威所倡导,说因为“梅派”有“平易、大方”的风格,因而“梅派”是“没有特色的京剧旦角流派”。对于这个说法,从我喜爱上了梅派以后,思考了半个多世纪,也没有想通:“梅派”明明有着自己极为明显的特色,怎么能够这样概括“梅派”的特色与风格呢?虽然和专家、权威比起来,我实在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但是,我仍然要硬梗着脖子说:刀搁在脖子上也不敢苟同这种说法!怪道在现下的舞台上下,“梅派”被许多人唱得越来越成了“大路”腔,从而失去了他自身应有的浓郁的韵味和特色了!
“梅派”是一个有着自己极为浓郁的韵味和风格的京剧旦角流派,且不用说梅兰芳先生自身过于高厚的天赋(齐如山先生说:“他的天赋太厚”)——他的身材、体形、扮相和嗓音,表演的分寸、火候的把握的准头和灵性,也不用说他的“文、武、昆、乱不挡”的本事,更不用说他演过三百多出戏,在许多老戏、新编戏和时装戏(即当时的现代戏)中的无数多的创造和“第一”,粗略统计一下,他仅在梅派名剧《霸王别姬》中就有四个“第一”:第一个创造了“鱼鳞甲”,第一个创造了“如意冠”,第一个编演了虞姬的整套“剑舞”,第一个把原来只用于老生的[夜深沉]牌子曲,引用为旦角的剑舞曲。只说他的唱腔,谁能说在众多的京剧旦角演员的歌唱中分辨不出哪句哪段是梅兰芳唱的呢?这又凭的是什么呢?凭的就是梅兰芳自身那特有的嗓音的音质、音色、音量和特有的唱腔与其特有的浓郁的韵味,以及他特有的演唱技巧(例如音堂相聚的技巧,他的“水音儿”)、表达人物身份、年龄、气质、精神状态、心理和思想感情变化的演唱艺术。说梅兰芳的唱腔平易,不尚花哨,那也只是就其晚年的声腔而言,晚年他的声腔渐渐趋于平实简淡,和早、中期相比,音域范围起伏不大,很少有声腔旋律和音域上的跳跃性的陡起陡落式的技巧性的展示,这是源于他对所饰演的人物的理解和塑造人物的法则的约束,以及为适应他自身的年龄与嗓音条件的变化而为之的。早年他创演的《太真外传》,不但是他摘取“四大名旦”之首桂冠的名剧,更是梅派令人眩目的声腔艺术展示的一座金碧辉煌的玲珑宝塔!
老艺术家李慧芳曾对我说过:“没有一位旦角演员唱得有梅先生那么媚的!”这是仅就梅兰芳先生的唱腔唱法的“媚”一种特质而言。这个“媚”字,是美媚、娇媚、甜媚之“媚”,不是俗媚、妖媚、狐媚之“媚”。“媚”字稍微过一点点,即成了“嗲”。黄桂秋生前曾享有过“四大霉旦”之一的美誉,就因为他的落腔“媚”得有些过火,成了“嗲声嗲气”的!因此,称梅兰芳是“美的化身”,和我们对莎士比亚在世界戏剧史上的理解相似,在京剧史上是“说不尽的”,这才能够令我心折。

本贴由游园惊梦于2005年11月07日18:04:51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