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在相声舞台上已经消失多时了,今年的春节晚会上又没有和观众见面。在中央电视台即将推出《相声100年》专题片的时候,姜昆最近对记者道出了心中的苦恼。
提起姜昆,观众都会记起他和李文华合说的《如此照相》等著名段子。姜昆的相声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格调非常清新。在以往每年的春节晚会上,姜昆都是晚会的亮点,他的出彩是和作品联系在一起的。后来又出现了牛群和冯巩组合,也红火了一阵。现在尽管每年春节晚会总要安排几段相声,但都没有给人留下美好的记忆。观众为什么对春节晚会总感到不满意,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好作品。热闹有余,回味不足。姜昆淡出荧屏,用他自己的话解释,是拿不出令观众满意的作品。
为纪念相声100年而推出的《中国相声系列名家名段集锦》,分别从相声的发展———成熟———低谷———创新几个不同阶段,截取了各个时期的经典名段。回顾相声发展的100年,梳理相声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对我们相声事业的振兴无疑是一份难得的教材。
谈起相声,就会想到侯宝林。在相声发展的100 年中,侯宝林是二十世纪中国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侯宝林之后,恐怕还没有哪一个在艺术成就上能够超过他的。他天生一副好嗓子,有自幼学京剧打下的功底,唱起来当然有优势。更为难得的是他并没有在作品中为唱而唱,而是说中带唱,唱中有噱,让人捧腹。如《戏曲与方言》,他巧用南方的京剧麒派和越剧戚派,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再延伸到方言的弊病,北京人误把“洗头”当“打头”,由于方言不通,为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从而道出了要提倡说普通话的主题。这里没有为技巧而技巧,不像我们有些演员“戏”不够,“唱”来凑,缺乏思想,内容浅薄。其实,现在说相声的演员并不少,少的是好的段子。姜昆说过,原因在于缺乏生活的积淀。他说,现在确实深入生活少了,关起门来搞创作,是很难拿出好作品的。他还说,以前创作了一个新段子,能够在剧场里和观众交流,现在,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了,都上电视表演,缺少了剧场氛围,听不到直接的演出反馈,这种“闭门”创作也间接影响了相声创作。好的相声作品都是在剧场里出名的,有了荧屏,演员容易出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作品没有留下,混个脸熟罢了。
明年的春节晚会如果要赢得观众的喝彩,首先相声要出彩。相声走过百年后,反思前辈走过的路,相声应该在继承老艺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向生活要作品,而不是为了上荧屏而滥竽充数。
(吴为忠)
(摘自 《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