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京剧,就象爱北京秋天的银杏。
最初接触京剧,是小时候撒娇,爷爷为了哄我给我唱《追韩信》。后来,就是跟着大人去剧场看戏,记得有一次看完《坐宫》,想知道后面的故事,奇怪为什么不演完呢?那时对京剧本身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初中时,正是四大天王横行的年代,我也爱唱"如何面对,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买过无数贴画和海报,然而在内心里我总觉得还有什么东西是比它们更重要的。直到那年看了电视直播的于魁智的《打金砖》,被那段"王离了龙书案"深深吸引,我才知道我要找的就是京剧,京剧也才真正回到我生命中。
我喜欢京剧,象当初追星一样喜欢如今正当年的年轻演员。祝彪出场时的亮相使我喜欢上了李军(是盲目的吗)。还有王珮瑜,喜欢她是因为觉得我们很相似(自作多情吧),都是个子不高,一张圆脸,短头发(以前是),戴眼镜(!),有些男孩子性格,我又是极喜欢老生的,所以对她总有种对妹妹一样的宠爱。
我喜欢京剧,最喜欢的是听老唱片,那些录音效果不佳,只有三大件伴奏的老唱片,在我看来才是真正的天籁之音。
我喜欢京剧,也喜欢各种其他的艺术形式。我爱所有能打动我的东西。我近几次上网的时候,最经常的状态是一边放着Sting的Brand
New Day,一边下载着言兴朋的《曹雪芹》。我高兴的时候,会跟着Michael Bolton一起高唱"said I love
you ……but I lied";心情低落的时候,就一个人静静地去听言菊朋的"提起了当年泪不干"。我想要安静的时候,就放Enya的a
day without rain;我想要振奋一下的时候,就听"前堂奉了母亲命"。我有十多张盗版CD,从罗大佑到TARZAN;而正版CD只有两张--U2《The
best of 1980-1990》、谭鑫培(珍藏版),余叔岩的那十八张半也在计划之中。我有两抽屉的京剧磁带,有一大半都是从广播中录下来的不常见的唱段和选场;而我的随身听里经常放的总是Crazy
English。电台的戏曲节目我是绝不会错过的(虽然现在不再录音了),而没有它们的时候,我就听Easy FM。Streets
of Philadelphia 和When You Believe 那如同天作之合一般完美结合的词曲只有昆曲可以与之媲美。我能连着两个礼拜熬夜看一个苏联电视连续剧--为一个从小学时就崇拜的演员,也曾经冒雨到北京城的对角去看难得一见的昆曲,为那些优雅的苏白、精致的唱词和身段。国庆节中,没买到长安大戏院的《大探二》,陪老妈老爸去看了人艺小剧场的《无常·女吊》。我的兴趣就是这样多样的,而多样化不也正是这个时代生活的本质。只要发自内心,何必强求统一?
京剧就象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一样,是博大精深的,同时又是最讲究兼容并包的。她总是不断地吸收、消化各种营养,为自己所用,决不能生吞活剥,那只会消化不良。而这种胸怀正是充满自信的表现。可是现在的京剧却有些饥不择食,慌不择路,是对自己没了自信吗?
每天上班的路上,看那些阳光下的银杏,金黄色的叶子仿佛累累果实压弯了枝头。银杏总是用一整年的沉默换来一个辉煌的秋天,如今的京剧也是在蛰伏吗?她在等待什么?
本贴由芦中人于2001年11月08日21:11:31在乐趣园〖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