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电影是京剧电影《定军山》,而中国第一部应用虚拟拍摄系统的京剧电影则是刚刚杀青的《风雨同仁堂》。

作为电影《风雨同仁堂》的导演,马崇杰对于虚拟拍摄技术运用到京剧电影中产生的效果感到满意。他表示,有着别样体验的同时,也在前期搭景、拍摄期间和后期制作上节省了大量时间。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马崇杰说:“京剧的舞台美学有假定性和虚拟性,观众用想象看戏,而运用虚拟拍摄—合成渲染混合现实制作系统之后,能够令场景更加真实,观众除了能看到精彩表演,还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为前期搭景节省时间

同仁堂是一家有着近350年悠久历史的京华老字号,京剧电影《风雨同仁堂》截取了其中有传奇性、观赏性、趣味性,又饱蕴着爱国主义情愫的一段。该剧表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火焚大栅栏,老药铺同仁堂损失惨重。面对着铺面被烧,药钱被抢,瘟疫流行,离京避难的大东家病逝归途,老铺堪堪倒闭的险境,女东家乐徐氏临危受命,率领全店的药工,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宁死不做给洋兵、贵人养生的如意长生酒,坚持给穷人赶制除瘟救命的清瘟三宝。同仁堂上下一心,历经成与败,生与死的种种考验,终于使同仁堂这块康熙年间的老匾又冉冉升起,造福百姓,济世救人。

马崇杰表示,由于这是一部近代戏,区别于传统京剧,观众对于历史背景和环境都很熟悉,完全靠演员来表演展示环境和空间的变化并不现实,还是需要实一些的背景。同仁堂的故事发生在大栅栏街上,如果在摄影棚里搭景不是不能实现,但存在耗时长和用镜头画面如何表现的问题。权衡再三,马崇杰认为用虚拟拍摄技术比较适合这部戏的拍摄。

中影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平向记者介绍,虚拟拍摄是在电影拍摄中,导演所要求的拍摄内容都在电脑里的虚拟场景中进行,包括场景、人物、灯光等。它们全部被整合进了电脑里的虚幻世界,从而在物理意义上打通“虚拟”与“真实”的界限,然后实时生成了合成的画面,这样,导演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指挥”角色的表演和动作,甚至从任意角度运动他的镜头,剩下的唯一限制就是想象力。

导演能够在较小投入情况下以视觉呈现方式来推演整个故事,快速修改剧本,在开机前就能够对整个影片的场景、道具,乃至影片气氛直观地进行监看,并能够有目的性进行下一步创作。马平说:“免去了巨额搭景费用的同时节约了搭景时间和场景转换时间,在当下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前提下,虚拟拍摄无疑是今后影视剧置景的方向。”

拍摄期间感受更直观

虚拟拍摄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应用很广泛,比如早期的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以及之后的《阿凡达》《爱丽丝梦游仙境》《奇幻森林》等大制作影片中都用到了虚拟拍摄的方法。在国内,应用的还不多。

京剧电影《风雨同仁堂》使用了虚拟拍摄—合成渲染混合现实制作系统,通过使用虚拟拍摄技术和这套制作系统,把以往电影后期制作才会进行的视觉效果制作流程根据需要提前进行,在电影拍摄前就将虚拟的剧情场景在电脑中“搭”好,让导演提前直观、快速地了解到拍摄成片的最后效果。

马平介绍,使用虚拟拍摄时,导演可以实时看到最终效果,在需要调整场景、道具的情况下,可以非常快捷地进行修改,并且对拍摄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传统影片制作过程中,虚拟场景都是后期合成上去的,这意味着导演在拍摄过程中看不到最终效果,而需要将意图通过视效总监传递给后期公司。由于制作周期长、流经环节多,最后出来的效果很可能与导演想要的不一致,产生更多的麻烦。”马平说道。

使后期处理步骤提前

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对后期公司来说,如果有虚拟拍摄形成的预览画面,后期公司就能更好地理解客户想达到的效果,提前制定明确的制作方案,从而避免反复修改的工作。虚拟拍摄技术本身也提供了大量非常准确的现场拍摄数据资料,可以节约后期制作诸如跟踪、建模等时间和精力。马平表示,随着虚拟技术的完善,很大一部分传统后期特技、调色的工作,都会在虚拟拍摄环节完成。

使用过虚拟拍摄—合成渲染混合现实制作系统之后,马崇杰对于虚拟拍摄在国内电影市场的应用前景非常看好,他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将成为影视剧拍摄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对于接下来要拍的京剧电影,他希望再次用到这项技术。马崇杰认为,京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需要考虑既尊重传统,又要有所突破创新,既观照京剧的独特性,又要符合电影规律,要将京剧的醇厚韵味和电影的丰富表现力结合起来。

“电影的观赏效果好于舞台,京剧的唱腔和表演以及乐队和美学上的体现,在大银幕上能够一览无余,能够把京剧的精彩直接传达给观众,使京剧传播得更广。”马崇杰表示,“运用虚拟拍摄技术,把京剧和电影一个写意,一个写实糅到一起,是一次非常美好的体验。”(记者 杨骁)

(摘自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