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 在音像店里看到一套京剧《连环套》的光盘, 就买了下来, 主演是王正屏和谭元寿, 是一九八七年录制的实况。其实, 我还看到了另一套光盘, 分别由方荣翔、吴玉璋、袁世海扮演"坐寨"、"盗马"和"拜山·盗钩"的窦尔墩, 李光的黄天霸, 那应是当年庆祝袁世海从艺六十年活动中的一场演出。除此外还有裘盛戎的音配像版本等多种,因为《连环套》一剧是梨园的老戏, 久演不衰。很多名净都善演此剧, 但这个戏的难度也很大, 要求演员有全面的素质, 可以说是花脸行的试金石, 因为里面既有大段的西皮唱段和二黄唱段, 还有很多"坐、念、舞"的戏, 所以一般演员还真拿不下来, 要想演得出色生动就更不易了。说起这出戏的难度, 这里可以举一个小例子。 八十年代初, 方荣翔在给他的弟子的一封信中有这样的话:
"……这出戏(指《盗御马》)往往费力不讨好, 弄不好, 还容易出点儿"笑话"。比如"打扎巾", 没有老同志的技术做保证, 就很危险。……我这一生遇不少位掉扎巾的事。"
方荣翔对弟子的嘱托就可见此剧难度之一斑, 何况"盗马"还只是其中的一折。善铜锤的演员容易把戏唱"温", 动作舞蹈做不足就难以显现窦尔墩的绿林气慨; 而架子花又难免把角色演得"流气", 少了英雄派头, 而且唱不好那几段哙炙人口的唱段, 观众也会不满意的。事实上, 此剧非"双门抱"的演员是很难演好的。
京剧《连环套》, 按传统分头本和二本, 头本包括"坐寨"、"盗马"两折; 二本包括"拜山"、"盗钩"两折。《连环套》源自清代小说《施公案》, 讲河间窦尔墩与黄三太比武, 被黄三太暗算, 弃河间至连环套做寨主, 他为报此仇盗了梁九公的御马, 留名"黄三太"栽赃。彭朋令三太子黄天霸三日内搜捕盗马之人, 天霸以拜山为名只身去了连环套, 窦尔墩知其是仇人之子却未加伤害, 反送他下山, 约定次日在山下比武。黄天霸之友朱光祖夜入山寨盗走窦尔墩的兵器护手钩留下天霸的钢刀。比武时, 朱光祖假说乃天霸盗钩, 窦尔墩信以为真, 感念天霸不杀之恩, 交出了御马, 随黄天霸去投案。
关于窦尔墩, 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有记载, 其人出身较苦, 有着侠义豪放的性格, 恩怨分明。在京剧里也一直是以一个绿林英雄好汉的形象出现的, 而黄天霸虽一直由名武生来演, 且也演得俊秀刚劲, 可由于他的行为不很磊落, 对他的评价是贬大于褒, 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封建官府的走狗。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 这出戏只能演头本的内容就是一个例证。
前面说过, 这出戏很早前就有了, 所以很多名家都演过, 观众也爱看。从舞台表演上说. 由于它的"底子厚", 故事性强且"唱、念、坐、打"无一不全无一不出彩, 因而成了京剧的代表剧目之一, 更是净行的"看家戏"。京剧的花脸行当分大花脸(铜锤花脸)、二花脸(架子花)和武花等, 所扮演的角色性格上有所不同。名演员前有何桂山, 中有金少山、郝寿臣与侯喜瑞, 后有裘盛戎和袁世海。可以说是名家辈出, 演唱风格上从早期的气吞万里, 声大势洪, 渐变为后来的细腻含蓄, 韵味十足。当年"十全大净"金少山就是因在大上海演出《连环套》而一鸣惊人的, 他高大魁伟的身材, 威风八面的扮相以及声震屋瓦的嗓音, 使观众对窦尔墩有了最深刻的印象。我见过他当年的剧照, 在舞台上活脱的一个"铁罗汉"(窦尔墩的绰号)。有趣的是, 同时代的另两位名净郝寿臣与侯喜瑞的先天条件远不如金少山, 两人嗓音较差, 且郝的身材粗壮而侯的身材瘦小(身高不足一米六), 都是主攻架子花的。可就是这样两位演员竟凭着努力和扬长避短, 与金少山齐名于世, 而侯喜瑞的"盗马"与郝寿臣的"拜山"都是看家绝活, 被后人津津乐道。我也有兴见过两人饰窦尔墩的舞台剧照, 同样是霸气十足, 可以想见两人下了多少功夫。在后面我将简单的分析两人在《连环套》一剧中的表演。
裘盛戎是名净裘桂仙的儿子, 身材也不高, 嗓音不如金少山, 可他根据自身条件, 刻苦努力, 形成了韵味浓郁的裘派, 他的唱腔更为讲究, 善长立音, 能充分利用鼻腔共鸣、脑腔及胸腔共鸣。在他的后期, 梨园界已有了"十净九裘"局面。《连环套》是裘盛戎的代表剧目, 他在五六十年代与高盛麟、谭元寿等多位演员演出过此剧, 据说是盛况空前的。我的年纪尚浅, 无缘目睹大师们的表演, 幸而留下了演出录音, 能过把戏瘾。以我个人之见, 若当年金、郝、侯能同演《连环套》应是最佳的组合了, 金的"坐寨"、侯的"盗马"、郝的"拜山", 而天霸非杨小楼莫属。可这一设想是永不能实现的了, 所以我还是觉得裘的全本《连环套》是最佳版本。如今很少见再有人演出全剧, 这也是我买了王正屏这一版的原因之一, 王正屏是裘盛戎最早收下的弟子之一, 既能铜锤戏也善架子花。另一位裘门大弟子方荣翔也录过全本的《连环套》, 但方荣翔的表演很雅致很华美, 且演唱少用胸腔共鸣不喜炸音, 演这样的绿林人物未必传神, 他早年的武功底子薄, 其中的舞、打身段也难免受限。我想看看王正屏的《连环套》还有一因, 那就是在一九八一年天津举办的"裘派艺术专场演出"活动中王正屏就演了"盗马"一折, 据京剧评论家张胤德的回忆, 当时方荣翔是含着泪看他的表演的, 方说:"演到这个份上, 要吃多少苦啊! 就是师傅在也是要夸的!"方还就王正屏的几个身段进行了分析。这样的褒奖令我很是期待, 再加上合作者谭元寿也是名家,曾与裘盛戎一起演过此剧, 这套《连环套》应是会让人满意的。不出所料, 王正屏真是裘相十足, 他的扮相几乎与裘师无异, 那段"盗马"也是如火淳青, 堪称一绝。唯一美中不足的还是王正屏的唱功, 条件所限加年龄偏大, 有点儿力不从心的感觉。这也使我感到裘门无全才的遗憾, 只能再听一遍裘本人的该剧录音以补其不足了。
下面简约的谈谈郝派、侯派及裘派的《连环套》, 着重于头本, 因笔者只是普通戏迷, 不能用专业的深度去分析, 只能根据自己的了解和感受来浅说一下, 算是一家之言, 也算是略表对三位大师的敬仰之情。
先说"坐寨", 其中窦尔墩的出场亮相是很重要的一环, 由于当时他已是五旬开外的老寨主了, 因而要有股稳劲儿, 还得透着利落和大气, 不能象高登、周处的样子。这一点,三派的表演手法大致相同, 窦尔墩不端着架势出来, 左手撩蟒, 右手抓袖摆, 两手都是圆势不见肘。等"四击头"末声一响再端架子, 使身体似乎猛的高了一头,"发于内而行于外", 用精气神抓观众。接起"点绛唇", 这里郝派的词是:" 虎背兄腰, 性情倔燥; 连环套, 自逞英豪, 霸住山中道!"而侯派的词却大不一样, 是:"英雄胆壮, 侠义豪强。威名广, 结义山岗。绿林俺为上!"我觉得后者更恰当些。窦尔墩与四头目落坐后, 有四句定场诗, 然后报家门。之后是探子来报, 说太尉梁千岁挟御马"追风千里驹"围猎一事。窦尔墩听罢有三笑, 郝、侯都是三撩袖摆, 先哈哈两声再大笑一声。而裘盛戎这里做了加工,先让探子下去, 而后站起身抓袖哈哈一声, 再手指前方(表示那黄三太)哈哈第二声, 最后双手托髯口大笑(意为自己心生一计)。这样不但不千篇一律, 且更丰富了更明确了。三笑后, 众头目询问原由, 窦尔墩自述结怨经过, 这里有大段的念白, 也是要让观众清楚事情的起因, 念时必须注重情绪变化和气口, 不然就显得太长还容易赶了自己。接着就是那段著名的西皮导板"将酒宴摆至在聚义厅上", 这段唱唱词上郝派与侯派基本一致, 而裘派略有不同, 做了有益的改进。现将郝派与裘派的唱腔分别抄在下面, 可以作一比较:
(郝派)
『西皮导板』
将酒宴摆至(呀)在分金(呐)厅(呐)上
『西皮原板』
我与(呀)同众贤弟叙一叙衷(呵)肠
窦尔墩在绿林(呐)谁(呀)不尊仰
河间府为寨主我坐地分赃
唯有那黄(呐)三太自夸志量
执金(呐)镖借银两欺压豪强
李家店我二(呀)人比(呀)武(哇)较量
他不胜俺护手钩就暗(呵)起不良
暗地里发甩头(哇)伤我的左膀
也是某心大意就未曾提(呀)防
因此上弃河间天下密(呀)访
就来至在这连环套我坐地分(呐)赃
大丈夫仇不报枉在世上
恐怕那天下人耻笑一场
饮罢了杯(呵)中酒(哇)换(呐)衣(呀)前(呐)往
这封书定要他一命无常
众贤弟且免(呐)送(呵)在这山岗(呵)盼(呐)望
跳龙潭入虎(哇)穴某去走一场

(裘派)
『西皮导板』
将酒宴摆至在聚(呀)义厅上
『西皮原板』
我与(呀)同众贤弟叙一叙衷肠
窦尔墩在绿林谁不(哇)尊仰
河间府为寨主(呀)除报安良
黄三太老匹夫自(呀)夸志量
执金镖借银两压豪强
因此上我两家比(呀)武较量
不胜(呐)俺护手钩暗把人伤
他那里用甩头打某的左膀
也是某心大意未曾提防
大丈夫仇不报(呐)枉在世上
岂不被天下人耻笑一场
饮罢了杯中酒换衣前往
这封书就是他要命阎王
众贤弟且免送(呃)在这山岗盼了望
闯龙潭入虎穴某去走一(呀)场
不难看出裘盛戎的唱词比前辈的少了两句,而且将"分赃厅"改为"聚义厅", 把"坐地分赃"变成"除暴安良"都是很恰当的, 更能突出窦尔墩的侠义本色。一九六二年, 高盛麟(高庆奎之子)北上来京, 与北京京剧团合演《连环套》, 在北展剧场的观众爆满, 当裘盛戎唱到"…压豪强"和"…走一场"时, 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窦尔墩唱了这段西皮, 就已经换上了箭衣, 先前穿蟒时是文中带武, 此时就要武中带文了。这里还要补充一点, 就是窦尔墩写书信的过程, 他换好箭衣出来, 说一句"溶墨伺侯", 走快步到堂桌一侧, 右脚登椅子写信。这里的程序是这样的(按侯派演法): 1、拿笔; 2、摘笔帽; 3、掭笔; 4、择笔尖的虚毛; 5、写信; 6、放笔; 7、看一遍信; 8、折好装入信封; 9、写信封上的字; 10、抹浆糊; 11、压封口; 12、拿笔写封字。一共是十二个小动作, 必须流畅的一个不落的演下来, 为什么呢? 因为这里要表现窦尔墩精细的性格, 试想若窦尔墩是个粗心大意的人, 怎么能够去只身盗取御马呢? 因此这里是刻划人物的需要, 不能草率了之。

本贴由裘迷于2001年12月04日18:35:02在乐趣园〖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