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美术家华君武为刘乃崇、蒋健兰老两口作了一幅画:两老手执毛笔,隔桌对坐,桌帏上写有四个字:爱戏如命。他们面容和善,神形兼备,幽默传神。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就和他们认识,那时乃崇是《戏剧报》编辑,我是该报的特约记者。他是戏剧界的老前辈,先是热心于话剧,后来转到戏曲方面,而对京剧更有研究。他曾在文化部戏改局、艺术局、中国剧协参加戏曲剧目审定工作,参加《京剧丛刊》、《剧本》月刊的编辑工作。曾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京剧史》等书的撰写,还编过《李紫贵戏曲表导演艺术论集》和《袁世海的艺术道路》。他是个摄影爱好者,他拍摄的戏曲舞台表演的剧照,成为戏曲艺术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蒋健兰是乃崇的老伴,1956年她在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中国剧协《剧本》月刊任编辑。1959年支援文教工作,于1981年退休。她十分关心青年戏剧工作者文化水平提高的问题,曾多次为在戏剧刊物工作的年轻编辑人员补习古文,以提高他们审稿、写作的水平,还接受艺术局领导的委托,研究、编选为青年戏曲演员讲授语文的教材和教学方案。她在教学之余学会了快速针灸治病方法,她在北京中医院老专家的指导下,终于在治疗脊椎病、妇科病、串腰龙等常见病方面取得了较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与戏曲演员的交往中,为他们解决嗓音失润、声带水肿等病痛,多次解救了演出中的急难。戏剧评论家刘厚生说她的针灸医道已达到开业医生的水平。美术家华君武说:“我称她为神针蒋。”
老两口这几年来撰写了三部“连台本书”:《老两口谈戏——梆子及其他》、《老两口谈戏——川剧》、《老两口谈戏——京剧、昆曲》。这是他们多年来看戏、谈戏的重要心得。他们爱戏如命,爱戏如子。他们看戏、评戏既不是一般捧场,又不是铁面判官,而是内行知音,是慈善长者。他们谈戏总是实事求是,实话实说。他们评论演员,不是一般地介绍其成绩,而是着意评论其艺术个性。他们的文章没有撇开表演、唱腔而单独谈论剧本,而总是从集中体现在演员身上的综合表演谈起,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戏剧是个集体创作,主要角色、次要角色、舞美音乐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互相依赖,缺一不行。”
今年元旦,我收到乃崇的信:“正在准备寄个贺年卡拜年之际,发生了突变,健兰忽感不适,住进医院,只两天就故去了。骤然的变化,一下子把我打晕了。……我如还能干些什么,就把我老两口写成的东西再集一下,今后如何,未敢逆料。不过应了‘单丝不线,孤掌难鸣’之说。”但我相信,为了给戏曲艺术多积累些财富,给后世多保留些遗产,乃崇还是会继续“燃烧自己的老骨头”的。

(摘自 《文汇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