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积压在我心头四十多年前的一件往事,感谢今天的“多元化”!我才终于可以一吐自己的胸中块垒,我想毕竟这不能算作多余,因为,至今在我可能接触到的范围内,尚未见有人提到此事。这得从一张照片说起。
五十年代末,我当时甚迷梅派的吹腔戏《奇双会》,正欲积极学习其“写状”一场,有人介绍我向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学习此戏。我那时还是一名青年大学生,根本没有胆量请问这位教授的尊姓大名,只知道他是姜妙香先生的好友。在教授此戏时,他拿出一帧梅兰芳和姜妙香合演的“写状”的照片,照片摄的是梅兰芳饰演的李桂枝看状的表情,其千胶娇媚、脉脉含羞的美不胜收的情状,真令我心神震撼,陶醉不已,至今几十年过去了,梅先生那珍藏在我心底的神态,不但仍然记忆十分清晰,并且,其后在舞台上实在找不到可以与之比美的形象。因这帧照片系私人珍藏,此后虽见过梅先生许多的舞台形象照片,却再也没有见到过哪张照片能够把梅先生那么娇美的舞台形象的瞬间抓拍下来。这张照片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总之,我那时丝毫也没有如鲁迅先生所形容的,梅先生的舞台形象是“突突的眼睛”“厚厚的嘴唇”。所以,我对我所崇拜的鲁迅先生1924年写的《论照相之类》一文中,对于我同样崇拜的梅兰芳的过于挖苦的话“我们中国最伟大最永久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因为从两性看来,都近于异性,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我在早前发的帖子《不应替梅兰芳和鲁迅较劲》中已经说过,鲁迅先生在这个问题上,实在不仅仅是“偏激”而已,已经是过于刻薄了。有人统计过,从1924年到1934年的十年间,鲁迅先生仅只看过两次京剧,他在并没有从多重角度和层次上,认真仔细地研究和思考京剧中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和美学价值之后,即欲将其送入历史的博物馆,盼其寿终正寝。这正说明了鲁迅先生的偏颇和他的历史局限性。鲁迅先生不是圣人,不是神,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我们今天应该应用科学的发展观分析和看待一切历史问题,还是尽量少走一些弯路才好,不然,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本贴由游园惊梦于2005年12月26日00:29:41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