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02年的深秋,经“咚咚锵”网站的引荐,我与著名青年老生杜鹏在北京相识。他给我第一印象是:儒雅、沉稳。待到我们交谈了近两个小时,我更加感到这位年轻人还相当的敬业和坦诚……
宋代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意思就是:老师是给学生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我们的京剧艺术要做到振兴和发展,就必须后继有人,多出京剧人才,这就必须有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京剧教师。我认为,杜鹏就是这样一位极其优秀的京剧教育工作者。
现年39岁的杜鹏,虽还还未到不惑,却已经以自己的真才实学担任了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表演系主任。其实,之前我就在电视上看过杜鹏的演出,并且还多次听过他的演唱。他确实是一位杰出的京剧老生,无论唱、念、做都是高水平的。很显然,在京剧艺术上有非常坚实的基础。我们这次面对面,果真不出所料……
杜鹏是1963年出生于山东的昌乐,他父亲当时就是昌乐县京剧团的老生演员,60年代后期为了在《沙家浜》扮演刁德一,曾直接向老生名家马长礼求教。杜鹏受父亲的影响,经常的耳濡目染,早就把那时流行的所谓“八个样板戏”烂熟于心,甚至倒背如流。以至他6岁就能够上台演出《智取威虎山》的“深山问苦”一折,他这个小小“杨子荣”还到处巡演,并且是那样的兴趣盎然。就这样,杜鹏就立下了要做京剧演员的志愿,可他父母却希望他将来能成为小提琴手。于是,年仅8岁的杜鹏就被送到青岛,借居在一位亲戚家,边在莱芜一路小学读书,边学小提琴,一过就是两年。他的小提琴拉得不错,还能在全校指挥合唱《国际歌》。那时的他经常登台有两个固定保留节目: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和京剧清唱。而他本人当时朝思夜想梦寐以求的,依然是京剧。
皇天不负有心人。1975年,12岁的杜鹏终于如愿以偿,被昌乐县京剧团吸收为学员,在潍坊参加培训。这期间,杜鹏便开始主演了不少现代京剧,在潍坊一带已经是出类拔萃的京剧新苗。1977年,他进入山东省戏曲学校学习京剧老生。翌年,他恰遇“变声期”,便又下了大气力学习武戏。1987年,他为了进一步深造,又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学习,得到了京剧名家王世续、杨韵青、梁庆云、叶蓬等人的亲授,并且还得到老一辈京剧名家王金璐的亲自指导。他个人一直是非常的刻苦努力,不断进取,因此戏路极宽,文武兼备。他宗正工老生,嗓音纯正,韵味醇厚,高低自如,艺兼谭鑫培的谭派和余叔岩的余派,尤其是在吐字、行腔、用气等方面,颇具余派之神韵。正因为他具有比较深厚的京剧艺术底蕴,是当今青年京剧老生的佼佼者,同时还擅长教书育人,199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他又被选拔到首届研究生班学习。
杜鹏在说起他的学戏生涯时,深有感触:开始他觉得很简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感到越发困难。特别是来到中国戏曲学院后,眼界更宽,压力也随之增大,更加领会到了“艺无止境”的深刻含义。1995年,他还学习国画,以不断增强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开拓艺术领域,做到博采众长厚积薄发。著名画家刘继瑛不仅教杜鹏绘画,还给讲了许多美学艺术理论。因为任何艺术都是有着相通的道理,这对于杜鹏更深层次地理解京剧艺术的理论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杜鹏是特别重视艺术实践的。他本人虽然是在戏曲教学第一线工作,但是他始终喜欢演戏,就抽空参加演出。在他的汽车后面,总是放着他自己出资置办的行头,随时可以粉墨登台。他经常演出的剧目有《朱砂痣》《乌盆记》《战樊城》《汾河湾》《沙桥饯别》《卖马》《二进宫》《桑园会》《上天台》《战太平》等等。在此同时,他更强调他的学生的演出实践。在我第一次采访他时,他忙于率领中国戏曲学院的学生应邀赴芬兰、瑞典、挪威,去演出《雁荡山》和《霸王别姬》《三岔口》两台戏,其中的纯武打戏《雁荡山》是秋天开学后只用了17天就排出来的。他们这次出国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待到我初冬再次赴京到中国戏曲学院见到他时,是周末的下午,这正是他们每周的演出日,让学生们在自己学院非常现代化的实验剧场上,正而八经地粉墨登台,而且是生旦净丑各行当一应俱全。台上的学生唱念做打是那样的一丝不苟,舞台两侧还打着电脑字幕,一切都是相当正规,下面还有学院的专业人员在摄像。我发现台下坐满了本校的学生。在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同学的演出许多人正在用微型收录机进行现场录音,有的还执笔在小本子上随手做着记录。我目睹着此情此景,就感到有些热泪盈眶,仿佛看到一株株幼苗在破土而出……
这一切,当然与现在正担任着学院表演系主任的杜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这时,我蓦然想到了京剧大师萧长华老先生。他老人家不仅最为出色的丑角演员,而且还是成就卓著的戏曲教育家。他除演戏外,自青年时代起就开始致力于戏曲教育工作。27岁就被“富连成”科班聘为总教习,连续达36年之久。令人感动的是,在此期间为专心致志于戏曲教学,还曾舍弃丰厚的演戏酬金,不搭外班,辍演8年。当时在“富连成”学艺或是带艺学戏的,后来有不少都成为了京剧名家或京剧大师,这些人一直对萧长华老先生执弟子礼。解放后,萧老始终执教于中国戏曲学校,先后任副院长、院长,那更是桃李满天下。作为杜鹏而言,他也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在中国戏曲学院这方全国最大的京剧苗圃上,洒下了大量的汗水勤奋耕耘着,一批批京剧人才在这里茁长成长了起来。
我们常说:“尊老爱幼。”杜鹏也正是这样。他是培育京剧幼苗的辛勤园丁,同时在家里还非常地孝敬父母。我在北京采访时,杜鹏的父母到我下榻的宾馆与我见过。他们都异口同声夸赞儿子杜鹏的孝顺。我听后,更加对杜鹏这个年轻人肃然起敬。一个人既要有艺,也要有德,德艺双馨才是最为重要的。由此,我尤为深信,杜鹏的事业必定会更上一层楼,如果用他的名来形容,那就是——鹏程万里!
2003、1、24
吕铭康: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戏曲节目主持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