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艺术有一种特殊现象,男演员能演女角色,女演员也能演男角色(地方戏曲也有),别的国家罕见。男人嗓子宽厚亮,用假嗓唱旦角,圆润好听,男旦已有出类拔萃的“四大名旦”。女人演男人,难度较大,因为女人生理限制,嗓子窄、尖、刺耳,不具备一定的条件,不能演老生。可是女演员能唱老生戏也颇不乏人,其中佼佼者,不让须眉。下面简单向大家介绍几位。
京剧第一位女老生叫恩晓峰(1887-1949),旗人,生于北京,家庭富有,自幼随父辈看京剧,渐渐爱上京剧、学京剧以至票京剧,15岁即以“小客串”名义登台演唱。她崇拜谭鑫培,曾从名琴师陈彦衡学谭派戏,人称之为“小叫天”。她不但能唱老生,又能演武生和花脸。16岁时,她冲破家庭阻力、无视社会舆论,下海正式演戏。以后因为噪音变化,改学汪(笑侬)派,深受欢迎。她为女人唱老生开创了首例。
女老生最负盛名的当推孟小冬(1907-1977)。她原籍山东,生于北京,出生于梨园世家。她受家庭熏染,9岁就学孙派老生。孙菊仙嗓音高、宽、厚,敢学孙派,其天赋之佳,可想而知。凭着她英俊的扮相、宽亮的嗓子,首红于上海。1924年她17岁时,又改学谭派。在北京演《四郎探母》,名琴师孙佐臣为之操琴,以谭派头衔,而再红于京城。20世纪20年代,京剧生行由无腔不学谭,而逐渐转向"满城"争说余了。余叔岩的倔起,使观众耳目一新。孟小冬欣慕余派,于是向鲍吉祥学余派戏。
1938年孟小冬正式拜余叔岩为师,进入余家阶前。五年工夫,她得到余叔岩精心培养,学到余派的出字收音、行腔用气的决窍。成为余门唯一的女学生,也是受业时间最长、学得余派戏最多的嫡传弟子。
余叔岩去世之后,孟小冬经常去上海。1947年在上海一次隆重的堂会上,孟小冬唱大轴戏演余叔岩亲授的《搜孤救孤》。这次会演,她以余派的精湛艺术,获得观众最高评价,誉闻全国。
徐东明(1913-1977),女老生,1951年同其唱旦的妹妹徐东来应邀来青岛永安戏院演出。徐东明先学谭,后学余,嗓子既苍劲醇厚,又流畅痛快,气力充沛,无雌音,有阳刚之气魄。《借东风》、《四郎探母》、《失空斩》、《四进士》、《辕门斩子》等,是她的拿手戏。我看过她的《失空斩》。这出戏,难度较大,唱做繁重。在那时,这出戏谭富英和杨宝森二人最擅长。徐东明演来有大家风度,令人满意。当时报道:徐东明的《失街亭》“望空中,求先帝大显威灵”散极中的“威灵”二字,有独到的唱法。这两字,别人唱,没觉出有什么奇特之处,而她在这两字上迂回婉转确不同于别人,对表达诸葛亮忧郁不宁的心情,更为深刻。不过她的余派不太纯。唱《四进士》有马派味,唱《斩子》有高派味,但也无碍她的声誉。女老生除此三人之外,还有余派张文娟,汪派何玉蓉,海派露兰春等人,都有一定的造诣。

(摘自 《中国京剧》杂志)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