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留在黑龙江,因为爱这里的雪,爱这里的人,更爱这里的戏”

记者:您获得了“文艺终身成就奖”,应该说是这片土地铸就了您今天的成就,同时您也为挖掘和张扬黑土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能否谈谈您与这片土地的感情与缘分?

云燕铭:我以前是中国京剧院的演员,由于支援边疆艺术院团等各方面原因来到了黑龙江,当时是借调,也就一两年吧,然后回北京。 可是我来了之后,就喜欢上了黑龙江。尽管哈尔滨的天气非常冷,但是我觉得这里非常可爱。我爱这里的雪,爱这里的人,更爱这里的戏。哈尔滨的观众也是很可爱的,看戏、鼓掌、出入场都是规规矩矩的,每一场戏观众都认认真真地听,他们很懂戏。因为这些原因,我选择留在了黑龙江,至今无怨无悔。

记者:京剧艺术在黑龙江有没有再发展的空间,如何发展壮大?

云燕铭:我认为发展的空间很大,我之所以选择黑龙江,而没有回到北京,就是因为黑龙江的观众可爱,领导可爱,而且人人都很爱京剧,让我真正感受到京剧艺术的浓厚氛围。在我来哈尔滨之前,就听说哈尔滨的观众要比北京的观众热爱京剧,更懂京剧。可以说,哈尔滨的观众是伟大的,许多戏迷团体至今还很活跃,而且在这里也出了邢美珠等不少好的京剧演员。这样说来,我们有人才,有群众基础,只要有关部门重视并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植,我省的京剧事业一定会再现辉煌。

“艺术家不仅仅是在台上有骨气,在生活中同样要有骨气”

记者:你认为“德艺双馨”艺术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你怎样看待这个“德”字,你又是怎样实践的?

云燕铭:作为京剧演员,一定要“德才兼备”。我们演出来的戏,不仅要专家说好,还要观众说喜欢。演员的人品和艺品很重要,要把“德”字吃透,包括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对同行的无私帮助,对后辈的真诚提携等等,要把“德”当成自己的座右铭。但是要真正做到有“德”,有时也很难,只能是与人为善、问心无愧、自强不息吧。

记者:什么是一个艺术家的风骨?

云燕铭:有骨气的艺术家不仅仅是在台上有骨气,在生活中同样要有骨气。尤其是旧社会,艺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但我会做到洁身自好,别人请吃饭坚决不去,要看我的戏请到戏楼来。这是一个京剧演员的骨气。

记者:你的子女有没有继承你的事业?

云燕铭:我的子女没有继承我的事业,大女儿在我身边,大儿子在北京,小儿子刚刚调到香港,但是我带了很多学生,我把自己的精华都教给她们,让她们一代代的传下去。

记者:你最崇拜的人是谁?为什么?

云燕铭:我最崇拜京剧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其中程砚秋是我的老师,他们的演技是高不可攀的,我学他们不仅仅是演技,还有他们高尚的人品和艺德。

“人这一生,既没有开不败的花,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记者:您唱了60多年的戏,声名远播。曾经获得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也曾在文革时被下放劳动。可以说是看尽繁华,也饱经沧桑。作为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请您谈谈对人生的感悟和经验?

云燕铭: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是戏总会有一波三折,几起几落,最要紧的是,起时莫张狂,落时莫绝望。因为人这一生,既没有开不败的花,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记者:请你用最简洁的一句话告诫一下想成为艺术家的年轻人?

云燕铭:做人一定要自重,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另外我还想告诉年轻人,不要只看到名家成名之后的荣耀与呼风唤雨,而是要认真看清楚别人在成长和成名的过程中的艰辛。先要做人,后要做戏,苦学苦练,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如果学戏仅仅是为了出名挣钱,而非出于热爱,你是不会成功的。当然,我们也得为挣钱和生存,但是方法要得当,要懂得自重、自爱,更要自强、自立。

记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您的千里之志是什么?

云燕铭:我会把我这一生的从艺经验和精华传给下一代,让她们代替我把京剧艺术继续发扬光大。

云燕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历任哈尔滨京剧院主演、艺术顾问、省文联副主席、哈市文联副主席等职。9岁学艺,1950年拜王瑶卿为师,并得到艺术大师梅兰芳、程砚秋、欧阳予倩的指导,解放前长时间同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高盛麟、叶盛兰等合作演出。1950年加入中国京剧院,与李少春、袁世海、李宗义等合作演出。曾获全国戏曲汇演表演奖、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多次观看其演出,并给予很高评价。

(摘自 《黑龙江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