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学院参加第五届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侧记
池浚
2005年CCTV第五届“东阿阿胶”杯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已于2005年10月7日胜利落下帷幕,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捷报频传,荣获两金两银的佳绩。
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是京剧界的一项重大赛事,旨在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展示京剧的魅力,扶植和激励一代新人。它为弘扬京剧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对于发现人才、推出人才,推动二十一世纪的京剧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戏曲学院从院领导到表演系师生对此都非常重视。早在大赛文件正式下达之前,表演系已就在杜鹏主任的带领下,多次对选送参赛的工作计划开展研究,做好了周密的预案,确定了具体的步骤。经过广泛动员,表演系师生纷纷咨询参赛事宜,积极报名参加,在校园里掀起了热潮。
中国戏曲学院组成了由杜鹏、徐超、周龙三位老师负责的大赛组委会表演系领导小组,由周龙老师具体牵头,秘书苏建立,成员有王婷、张艳红、王克俭、孟京华、姚红、张娟等老师。本次大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进行。初赛有五十八人报名,分6月7日晚,6月8日上、下午,6月9日晚四个单位时间在中国戏曲学院小剧场举行。选手每人准备十五分钟的参赛剧目选段,自行解决排练中的问题,自带琴师、鼓师等伴奏人员或由主教老师念锣鼓经。初赛评委组成员由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教师陈琪、蔡英莲、李文才、刘福生、杜鹏、徐超、周龙担任。经过初赛,有二十五名选手参加复赛。复赛于6月20日在中国戏曲学院小剧场分上、下午两场举行,由表演系协调音乐系统一安排乐队,选手均以彩唱形式参赛。复赛评委组由李维康、刘秀荣、马玉璋、李光、钮骠、马名骏、李鸣岩、叶蓬等老师组成,以外请专家和退休返聘的教师为主,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审看和筛选。经过复赛,有十五名选手入选拍摄参赛录像上报中央电视台。录像于6月29日分下午、晚上两个单位时间在中国戏曲学院影视中心拍摄,全体人员均一丝不苟,一直录到凌晨两点才告完成。经过中央电视台筛选,中国戏曲学院有六名选手进入电视大赛复赛。复赛于8月10日至17日分十二场在中国戏曲学院大剧场举行,复赛实况录像于8月18日至31日晚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采取评委现场审看与观众电视评选相结合的方式。经过复赛的角逐,中国戏曲学院有四名选手进入决赛。决赛于9月29日至10月6日分八场在中央电视台举行,评委现场打分排名,并增设观众评委,开设网站和热线。颁奖晚会在10月7日晚举行。决赛和颁奖晚会均由中央电视台全程现场直播。最终中国戏曲学院四名选手获得了两个金奖、两个银奖的骄人成绩。
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在整个参赛的组织工作中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待所有参赛的老师和学生均一视同仁,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起跑。无论晋级还是淘汰,完全以表演艺术的水平论,凭真本领、硬功夫在台上见高低,凭真才实学择优选送,不会因为师生身份或其他原因而有任何偏向。目的是推出最好的选手参赛,既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又为学院赢得荣誉,这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各个环节都郑重其事,让人心服口服,从上到下,自始至终都洋溢着一种公平竞争的和谐气氛。表演系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增加了很多纷繁复杂的工作,但完成得有条不紊,收效颇佳,显示了表演系团结协作的作风和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展示了学院派良好的学术风范和过硬的工作风格。
在本次大赛中,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教师焦敬阁、舒桐和表演系学生张建峰、詹磊分别荣获丑角组金奖、花脸组银奖和老生组金奖、武生组银奖。焦敬阁老师的得奖并非偶然,是和他平时一贯坚持勤修苦练分不开的。他在既当班主任又读研究生的情况下,多年来默默地练功不辍,从不放松自己的专业。参赛期间更是进行大强度、长时间的练习,每次练功都带上三件水衣子轮换,练完功三件水衣子都被汗水浸透,能拧出水来。为了练好素珠功,他有时特意关上灯摸黑练习,以提高熟练程度,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舒桐老师在全国的花脸演员中名列前茅,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经常受中国京剧院等各大院团的邀请参加演出,充分证明了他的实力。这次贵在参与,发挥出了他的最佳水平,依然会促进他的社会影响。张建峰以复赛排名第一进入决赛,他表示对京剧艺术要有一股痴劲,一份永远不变的痴情,永远不放弃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仅在演播大厅里得奖,更要走到更广阔舞台上去接受观众的考核。詹磊勤于练功,专业基础很扎实,在《杨门女将》中演马童时就有一定声誉。他不管排戏还是演出都拿出一丝不苟的劲头,在演小角色甚至跑龙套时都能认真严谨地加以对待,不放过任何一次实践机会,跟主演配合得很愉快,形成良好的台风和职业习惯。
除了由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选送的选手焦敬阁、舒桐、张建峰、詹磊获奖以外,还有一大批由各大院团选送的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本科毕业生、进修生以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员在本次大赛中获奖,包括获得金奖的张慧芳、王艳、常秋月、翟墨、谭正岩、李阳鸣、金喜全、姜亦珊、吕洋、唐禾香、黄齐峰、熊明霞、康静、安平、刘魁魁、阎虹羽、凌科,获得银奖的刘建杰、李国静、周利、包飞、朱福、黄丽珠,共计二十七人,约占金、银奖得主总人数的三分之二。这些选手都是间接或直接由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培养出来的,说明了表演系师资力量之强,办学水平之高,教学成果之丰。此次大赛坚定了表演系的办学信念和育人宗旨,明确了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坚持按照艺术规律办学,多请明师,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条件,逐个进行研究,安排合适的教学计划,有助于人才的茁壮成长。
透过此次大赛胜利的光环,既应该看到人才的蓬勃兴盛和中国戏曲学院的教学优势,又应该清醒地发现其中隐藏着深层次的危机和隐患。近年来老教师纷纷退休,青年教师正在成长之中,青黄不接的情况迫在眉睫。新一代戏曲工作者能否接过前辈的班,扛起戏曲事业继往开来大旗的问题,即将成为制约中国戏曲学院,特别是表演专业教学发展的瓶颈,值得我们审慎地加以思考。杜长胜院长在题为《与时俱进,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本色,为创建一流的戏曲大学贡献力量》的党课中指出:“我们的师资队伍状况正成为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创建一流戏曲大学最紧迫要解决的首要课题。两年后,‘文革"前入学的老教授基本退完,我们普遍缺少学科、专业、行当的领衔教授。”这一居安思危,高瞻远瞩的论述及时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戏曲学院教学中的深层矛盾,道出了中国戏曲学院今后建设和发展中可能面临困境的症结,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但也从另一个方面为我们的前进道路指明了方向。
大赛促使我们继承传统,加强师资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在培养人才方面应当着重加强软件方面的建设,关键是抓师资培养,尤其是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没有一支高水平、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也不能吸引很多条件优越的生源报考中国戏曲学院。加强师资建设需要一面让老教师充分发挥余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一面有针对性地落实培养计划,安排中青年教师跟随老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挖掘濒临失传的教学剧目,通过艰苦的努力,不仅要保障剧目的质,也要保证剧目的量,以戏带功,继承老一辈的表演艺术;还要提供机会让中青年教师充分开展教学和演出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共同演出,以演促教,教学相长。
大赛为演员提供了一个跟亿万电视观众见面的机会,是对演员多年来从事戏曲表演事业的一次检验,一场考试,也促使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加强舞台实践。京剧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表演艺术,登台演出,积累舞台经验对于青年演员尤为重要。演员能否成为好角儿,要不断通过舞台演出,在观众中逐渐扩大影响,得到观众认可,并经过积累逐渐形成自己的观众群,但当前有的青年演员面临着实践机会少,跟观众见面机会少的尴尬局面。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现在每周五都有彩排实习,已经一直保持了四年多,还将继续坚持下去。这几年表演系能够不断出成果,出人才,与保持了这一优良传统有着密切关系。今后应继续加大力量增进艺术实践,让学生有更多的舞台演出机会,不但在北京演,而且到全国各地去展示风采,展示中国戏曲学院的教学成果,向全国的观众、考生宣传中国戏曲学院的办学水平,形成教育资源与人才资源的良性循环。
大赛已经落幕,对参赛选手而言,能否获得奖项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大赛为演员提供了一个展示技艺的平台,一个在实践中锻炼的机会,再次显示了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也展现了一代新人的实力和风采,显示了京剧事业后继有人,大有希望。演员们通过这段经历,也通过与同行间的相互交流,能够考验自己的水平,认识自己的不足,对今后的艺术生涯起到推动作用,促使自己攀登艺术的高峰。
一次青年演员电视大赛能够折射出戏曲艺术事业的前景,通过大赛不仅要赛出水平,赛出风格,而且要赛出思索,赛出责任。京剧艺术博大精深,二十一世纪的京剧艺术需要有人去继承,去弘扬。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责无旁贷,理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担负起为民族艺术培养接班人的历史重任,为戏曲事业的明天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青年演员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鞭策自己奋发努力,加强实践磨练和理论研究,甘于吃苦、耐于寂寞、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对京剧事业执著追求,为振兴国粹奉献青春,把戏曲艺术发扬光大,为人民群众奉献更美的艺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