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城国从宣传上来讲,可谓是费尽心思了,但是看完了彩排,感觉实在没有他们吹嘘的那么精彩。看完彩排以后听了他们的报告,更可以看出编导演各自的心态。感觉这出戏无非又是一场炒作罢了,不过台湾人有个好处,比较老实,作报告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就把大实话都说出来了。反正我得出来一个结论:他们排这个戏就是因为搞传统实在没人理,搞中国的历史剧也没大前途,把莎士比亚搞过来可以两边讨好:在中国说这是京剧,在英国说这是莎士比亚,在法国说这是象征主义……

大家都觉得又熟悉又新鲜,可是组成这一锅汤的各个原料,其实并没有多少新意。而且我在后面将要说到,我觉得这其实只能说是一个京剧音乐剧,舞台元素当中,唱腔是京剧的(当然也不同程度的样板化了,这在近年好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倾向)但是舞台形式和演员的表演形态乃至整个戏的文化背景,都不在他所宣传的“东西方两种文化的融合”的基础之上。只不过服装、故事被安到了中国的战国时期而已。

一直觉得麦克白是一个很适合中国传统戏曲编演的一个剧本,它反映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理想遭受挫折以后的一种消极的心态:一个人可以从一个威武正义的化身变成一个残忍恶毒的魔鬼,而且,这出戏还有一个光明的尾巴,正义终于得到了胜利所有的邪恶和贪欲的结局都是死亡。就像山鬼说得那样:有福不如无福高,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一切,这样是会招来祸事的。这恰好跟中国戏曲的很多题材不谋而合。而且作为莎士比亚最阴森恐怖的一出戏 中国戏曲的改编本有可能营造出一种不同的氛围,把那种恐怖和斗争的氛围略微淡化一些,可能会达到一种更加和谐和深刻的效果。可是台湾这出戏却利用了京剧的夸张激昂的一面,又请来中国大陆的熟悉样板戏的作曲家(不知道是不是陈刚或者何占豪,他们说是请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作曲,hehe),把唱腔改的更加样板化,反而更加加重了原著本来已经恐怖血腥到极点的氛围,这跟戏曲美学的基本原则是背道而驰的。吴兴国原来是跳现代舞出身,后来又演电影话剧等等。浓重的西方文化背景,使他无法真正理解中国戏曲讲述故事和舞台表演的规律,所以这个戏从根本上来说,是走错了路了。跟想象中的麦克白中国版的味道相差太远。据说原来有过一出昆剧《血手印》,好像是计镇华演的,不知道会不会更加符合人们的期望,想来应该比这出戏是要好多了。

另外,很多场景的处理也显出编导缺乏想象力和戏曲功底的地方。唱腔的样板化就不必说了(不过旦角的一些唱腔还是很传统的)。比如说麦克白杀死邓肯王那场极其重要的戏,正是在这一场,麦克白从一个英武的将军,皇亲国戚变成一个虚伪残忍的轼君者,一个背叛者,这里的性格和心里的转换,莎士比亚是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麦克白杀邓肯王的时候,麦克白夫人的大段独白,也是揭示麦克白夫人的心理的很重要的篇章,可是在《欲望城国》里,夫人劝说敖叔征的戏显得非常单薄,两人只是恐惧而已简直看不出更多的内容,和很多新编的京剧一样,激烈的心理张力被两个人吵架似的一段快板对唱代替了,麦克白夫人很重要的大段独白也被删去,麦克白暗杀邓肯王的细节也被暗场处理。如果这是为了戏曲的紧凑性,我想,宁愿去掉很多无谓的群舞场面这里的戏是丝毫不能减省的。如果连我们所称的“戏胆”都这么轻描淡写,为了戏剧的“紧凑”的话,那人们坐在剧场里,真不知是为了什么了。

:-) 再说说这个戏的服装。据魏海敏说,为了适应这种有着超长的后摆的臃肿的衣服,她不得已自己设计了很多身段来利用这个后摆,我想服装是演员表演的延伸,也是演员的肢体能够控制的少数几种贴身道具之一,总要做的有利于表演,有利于舞台效果,这才是成功的设计。昨天的服装大概去看彩排的人都已经看到了,显得非常臃肿和陈旧,而且长长的下摆好几次都差点使演员在舞台上摔跤,再加上演员化妆努力寻找那种恐怖阴森的感觉,使得整台戏在舞台形式上没有丝毫美感可言,我想编导可能认为麦克白历来的改编版本,舞台都是非常恐怖的,所以好像不追求这种氛围就不是在排演麦克白,他还没有明白中国戏曲的舞台特征。麦克白这出戏为什么不能在美丽自然的中国戏曲舞台上展现呢?要知道,戏曲舞台上血腥恐怖的剧目也不是没有,但是一切都以一种含蓄深刻的方式,而不是诉诸对观众感官的强烈摧残来实现的,这也是中国戏曲高明的地方。为什么中国版的麦克白,反而要更去追求激昂和恐怖,更要追求一种近乎歇斯底里的舞台效果呢?戏曲的改革难道就是这样?

这出戏的很多情节也显得仓促而无理。比如说最后敖叔征北女鬼告知,他的王位可以永保安稳,除非森林移动。在原著中,攻打麦克白的军队为了隐蔽自己,命令所有的兵士都砍下一棵树枝,手举着走,从远在城楼的麦克白看来,好像森林真的移动了!当然原著当中是有三个条件的,三个看似不可能的条件都在形式上满足了,在京剧版里,去掉了两个条件,最后森林的移动是敖叔征在高台上向下望,自己说出来的。难道就没有更加合理的方式么?这种不必要的改动可以说是比较愚蠢的。

还有战争场面的处理,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乱。中国戏曲是非常善于对宏大的战争场面进行惊心动魄的描绘的,常常是几个龙套走一个队形,就刻画出宏大激烈的战争场面。可是在欲望城国里,战争场面却由满舞台无目的的乱窜的一堆士兵描绘,在领略过 中国戏曲战争场面的老观众看来,这简直是在幼稚也没有的事情。特别让人感到非常诧异的是在敖叔征出征的时候,在他一阵激昂兴奋的演讲鼓动下,大队将士们向前行军,居然做起了团体操,嘴里还念念有词,让人不由得想起了马戏团,:-) 不过作为能够在台湾演出15年久演不衰的一出舞台剧,不可否认它是成功的,从宣传方面,从自己的定位方面,从机会的把握方面,都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它在艺术方面的成功恐怕没有他们在宣传词当中所写的那样是“世界的欲望城国,国际的欲望城国”,是“台湾40年来最好的舞台戏剧”。我认为台湾名导演赖声川的很多戏剧从艺术上来说,要比这出旧瓶装新酒的“中国的莎士比亚”要更加有价值。不过作为对台湾京剧的发展和台湾京剧人的心态的一种考察和体验,这出戏还是值得一看的。

本贴由潇潇于2001年9月29日23:21:40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