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知道老字号长安大戏院,却不知道这家有着70年历史的著名戏楼,靠着创新经营的思路和策略,已经发展成为集戏曲演出、剧目创作、经营策划为一体新型文化经营单位。今年9月,长安即将迎来易地重张10周年的庆典。
回顾这10年的发展:“长安自1996年9月重张开业以来,根据自身条件确立了以长安大戏院为品牌,经营演出为主业,以经营剧场与经营剧目相结合,向演出策划方向发展的方针,以民族戏曲艺术为营销主体,多种优秀戏剧艺术兼营的策略,以一流服务创一流业绩理念与戏曲艺术从业人员、广大戏迷观众共同经历了长安重张的10年。
创新经营是老长安面对新市场的一种应变,是适者生存的不二法则。
既要经营剧场,也要经营剧目,长安是第一个实践者。传统的剧场经营以坐收场租为主,剧场固然可以旱涝保收,但是却难免等米下锅的尴尬。作为演出业最前线的剧场,直接与观众接触,也最了解市场需要什么。1996年,他们先后以投资和联合制作的方式制作了旅游京剧《白蛇传奇》、《梅花香韵》、《铸剑情仇记》、《碧波金鳞》等剧目,演出700多场,观众达30余万人次。这些剧目既不同于传统京剧的繁复又不同于旅游剧目的浅显,其中《白蛇传奇》曾在长安连演442场。
近年来,长安参与新剧目创作的脚步迈得更加坚定。2001年至2003年,他们参与北京京剧院贺岁京剧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的创意、策划、制作和市场营销,首轮演出32场,收入150万元,创下京剧新创剧目演出场次之最,并培育起“春节长安看京剧”的新时尚。该剧还在首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评选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十大剧目的首位。2004年,他们又参与制作了大型交响剧诗《梅兰芳》。该剧第一次用交响剧诗的形式,把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搬上京剧舞台,并在今年4月出访德国,由柏林喜歌剧院交响乐团首次为中国京剧伴奏,在柏林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该剧获得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并将于今年10月正式角逐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剧目。2005年,他们再次与北京京剧院合作出品了新编大型历史京剧《袁崇焕》。该剧集结了于魁智、孟广禄、李胜素、赵葆秀等当今京剧界最优秀的艺术家,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他们又通过自己在全国演出市场的影响力,将该剧推广到上海、安徽、广东、辽宁等省市。目前,《袁崇焕》共计演出35场,观众达6万人次。
除了京剧,他们还参与了话剧《托儿》、《波-音 波音》等舞台喜剧的制作和演出。
长安不能没有京剧,也不能只演京剧,这是多元化市场对老长安提出的新要求。从1996年重张至2006年8月31日,长安共接待各种演出 4217场,其中传统、现代、旅游京剧共演出3044场,占了全部演出的七成,此外还有评剧、越剧、黄梅戏、豫剧、昆曲等戏曲剧种30余种,话剧、儿童剧等多种艺术形式。2003年,由长安主办的“河南戏曲节”亮相京城舞台。9家河南戏曲团体的11台优秀剧目,连续演出20场,吸引了众多豫剧观众。2004年,他们又邀请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北上进京,在长安演出了百老汇经典话剧《蝴蝶是自由的》和话剧《长恨歌》等。2005年,他们邀请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进京,黄梅戏《雷雨》、《天仙配》、《墙头马上》等剧目再次让戏迷一饱耳福。
在每年的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中,长安都是戏曲演出的重镇。除了京剧、越剧、川剧、昆曲等比较多见的剧种,花鼓戏、梨园戏、秦腔、桂剧、提线木偶等10大戏曲种类也在这个舞台上一展风采。长安通过特色经营进一步确立了品牌剧场的地位,得到社会广泛认同,使长安成为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和广大戏迷的首选剧场,成为展示民族戏曲艺术、传播民族文化的窗口。
为了拓展演出业务,扩大市场份额,2001年长安投资成立了长安舞台艺术公司,以主办、投资、代理等多种形式向京城内外、国内国外市场经营运作了话剧《狂飙》、相声剧《千禧夜我们说相声》、舞台喜剧《托儿》、《见人说人话》、《亲戚朋友好算帐》、杂技晚会《中华魂》、舞剧《丝路花雨》、大型音乐剧《日出》、台湾影舞集《非爱情故事》等。四年总计经营、制作剧目近30台、演出近300场。(贾薇)

(摘自 《北京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