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怀念、纪念的艺术家

京剧若从四大徽班晋京算起,也不过二百余年,而真正形成今日的京剧则应归功于程长庚、谭鑫培,至今也不过一百五十年。而李洪春从七岁登台到九十高龄为残疾人义演,舞台生涯就占据了八十余年。

在这八十余年的舞台生活中,他经历了清朝的帝制、军阀的混战、日寇的侵华、国民党的内战和新中国的建立等不同时期。一个普通演员新旧社会的对比、对演员的不同待遇,他是深有感触的,因而在中国京剧院刚一建立他就参加了国家的剧团。他在解放前就有"南林(树森)北李"、"关剧宗师"的美称,曾与众多不同行当、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名演员合作,既赢得了同行的赏识,也赢得了观众的赞誉。 更为可敬者是他86岁时,为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义演了《古城会》;90岁高龄又为残疾人连续义演了《古城会》和《刮骨疗毒》。且不说这么高的年龄还能粉墨登场是戏曲史上少见,就是这种不计报酬的义务演出就足以说明一位真正艺术家的高风亮节了,也可以说他给自己八十余年的艺术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众多的师承、精深的基础

李洪春1898年5月25日(清光绪廿五年四月初五)生于北京。1990年4月9日故于北京,享年92岁。祖籍江苏南京,保镖为业。后迁山东武定(今海丰县)。祖父李友朋来京后为程长庚的"三庆班"武术教师。父亲李春福幼年入曲阜衍公府办的科班学艺,与名旦路三宝、名净李连仲等同科,他先搭谭鑫培的"同庆班"唱二路老生,后为该班管事。二弟李洪福是同马连良合作多年的二路老生。长子李金声坐科荣春社名李荣轩,为著名的文武老生、红生演员,北京戏曲学校教师;三子李玉声子承父业,杭州京剧团主要演员;女儿李素茵为中国唱片社著名京剧编辑。(其他子女因种种原因已脱离京剧舞台)可算京剧世家。

李洪春7岁入陆华云(名小生,内廷供奉)主办的"长春科班"学艺,艺名春才和老生张春彦、李春林;武花刘春利;丑角张春山、旦角荣春善(荣蝶仙)等同科。以《探庄》、《蜈蚣岭》等武生戏开蒙,继而向姚增禄先生学了《秦琼表功》、《赵云截江》、《三河县》等武生戏及向吴和吉老师学老生戏的"三挡"《挡亮》(康茂才挡陈友谅)、《挡幽》(申伯侯挡周幽王)、《挡曹》(关云长挡曹操)的高调娃娃腔。以后才是其他剧目的学习。入学后的百日登台,首次演出了《蟠桃会》的刘海儿外,还同谭鑫培演出了《桑园寄子》的邓元、《三娘教子》的薛倚、《汾河湾》的薛丁山。

正当李洪春在科班中进一步提高时,陆华云不幸中年天亡,"长春科班解散,李洪春及李洪福一面在家同父亲学艺,一面拜谭鑫培弟子刘春喜学谭派《定军山》、《凤鸣关》等剧目;又请丁连升(丁永利之父)教《恶虎村》、《挑滑车》、《武文华》等武生剧目。向赵春瑞学黄(月山)派戏;向谭春仲学靠把老生戏;向刘景然学老生戏;向葛文玉学武生戏。为了艺术上的深造又拜武术名家孙文奎为师学习武术,其"关王十三刀"对他日后的表演,起了很大影响。不管是学戏还是学武术,他都是一丝不苟地用心学,老师也认真耐心地教,使他从众多的名师那里得到了众多不同流派的剧目,也打下了良好基础。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光绪、慈禧相继死去,"国服"期间不许在京唱戏,李春福带着二子远去外地演出。在山西演出时,戏院经理在写海报时,将李小春、李小福写成了李洪春、李洪福。这样,反到成了新的艺名。一直叫了90年,就是今天也仍然是李洪春。国服以后,他就以李洪春的艺名在全国各地或武生、或老生、或武老生搭班演戏了。(未完待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