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子良的事本身就极感人,不用看戏,仔细想想都会落泪的。看这戏我比看少兰的《周仁献嫂》哭得还厉害,不过看《周》哭则全为少兰落泪,看《华》哭则很少的成分是为演员,而是联想到了其他什么罢了。不过好的艺术就在于不和盘托出,引起开端,给人联想,《华》能引起我的联想,进而让我堕泪,我觉得也算成功的作品了。

看看《红岩》,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共 产 党 人的伟大。其实我想,这些人之所以伟大,或许和他们信仰什么主义并没有最直接的联系(共产党中的叛徒不也不少么,我就不信叛徒没有真信仰共产主义的),而是他们拥有民胞物与、普渡众生的博大胸怀和弘毅的精神。他们将人类的伟大、高贵发挥到了极致,使天天纠缠在禽兽之中人们竟然也见到自己的同类原来也可以无天地比寿,与日月齐辉!

又想,他们之所以能够如此,恐怕群体和希望在重要也不过了。因为有群体,所以知道自己死了,自己的事业还会有别人去做;因为有希望,所以知道自己死了,自己的事业应该会成功。希望之于人太重要了!哪怕是虚幻的,人也该"骗"自己一骗。孔子不是到处碰壁而失望于现实了么?可是他把希望寄托在百代以后,赞易删诗,垂范空言。假如他没有这个虚无的希望,他还能有赞易删诗的热情与心思么?还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假如没有能够庇护天下寒士的广厦出现,杜甫还会甘心冻死么?

王平、李莉、杨乃彭、邓沐炜,人保戏,怎么也好看。甚至我觉得新编戏有时比老戏好。为什么现在经常演折子戏,而很少演全出的大戏呢?恐怕就是因为折子戏凝练集中,"无用"的东西少的原因。现在新编的戏基本每场都有亮点,等于是有一条主线的折子戏。对于不再把京剧当日常娱乐(如看电视那样平常)的人来说,还是集中一点好看。比如前一阵看了张幼麟的全部《走麦城》,一晚上感觉浪费了许多时间去看过场、听水词。我想恐怕许多消亡的老戏就跟肥皂剧似的,给大家很多聊天、喝茶、更衣的时间。我现在不能天天到剧场看戏,因此也不想到了剧场只能看见肥皂京剧。

有一折华子良(王平)、特派员(张克让)和队长(?温玉荣)三个人斗心思,很象《智斗》,但是三个老生唱,有点意思,但好腔不多。还有一折华子良独自下山,抗个扁担,唱高拨子,《野猪林》的痕迹特明显。不过老戏既然可以有这么多雷同的,新戏借鉴一下,我觉得也没什么不好。

王平唱时,每段最后一个落腔,劲头使得都特别大,好象要宣泄什么似的。我觉得余叔岩一定不会这么唱,所以我觉得余唱谁不象谁。余和老谭最大的区别,我以为,老谭唱人物,而余始终在体现自己一个歌唱理念。

本贴由反客生于2001年6月23日23:39:39在〖珠帘寨〗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