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毓敏《陈三两》观后

京剧旦行中,以荀派为基础而自张一帜者,前有赵燕侠、童芷苓,后有孙毓敏。孙毓敏的艺术是近10年来在京剧滑坡的逆境中形成的,因此尤其显得珍贵。这几天孙毓敏率各地弟子在逸夫舞台演出,昨天演的是新编《陈三两》,颇能体现她的创作思想。

创造新腔

荀派轻松活泼的小旦戏,表演的成分较大,唱腔则比较简短明快。而《陈三两》不然,全剧虽只有一场戏,一堂景,但唱腔板式俱全,西皮基调之外,还用了反二黄的成套大段。慢板咏叹,层层推进,这在荀慧生的戏里很少见。孙毓敏在《陈三两》中创造了许多新腔,委婉多情,摇曳生姿。在陈三两回忆陈奎往事的唱段中,有一句唱词大意是圣贤君慧眼识精英,孙毓敏在“英”字上耍了一个长花腔,运行过程中出现模进的“阶梯式顿音”。这种唱法源于赵燕侠,孙毓敏使之与歌剧美声花腔女高音的相关技巧相结合,糅合得天衣无缝。孙毓敏一路的新荀派,加强了歌唱性,从而扩大了荀派戏的题材和表现力。《陈三两》不是轻松活泼的,而是凝重、惨然的,“新荀派”便可胜任。

提高品位

京剧流派的嬗变史,是一部艺术家的创造史。这种创新往往不是刻意而为,而是善于接受后来的艺术信息,善于吸收和综合他人学术成果的结晶。四大名旦之后出现了张君秋,他的声乐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前人。梅葆玖曾说他的梅派中有张派的成分,我们听梅葆玖的唱,可知其嗓音比梅兰芳的晚年更圆润。孙毓敏亦然,她把张派的唱腔唱法与荀派嫁接,从而适应了新题材、新人物,也提高了荀派的声腔品位。孙毓敏的歌唱完全解放了自己的女声嗓音,而不是为了宗派而去削足适履地模仿男声。如果说她的歌唱是善用其长的话,那么她的表演在一定程度上是善于其“短”。她的人生经历十分坎坷,十年动乱中不堪凌辱而跳楼自杀,导致一只脚掌粉碎性骨折。雨过天晴后她顽强站到舞台上,但要像以前那样跳跳蹦蹦已经不可能,于是就挑一些合适的剧目来演。

充满智慧

昨天的《陈三两》是孙毓敏请陆翱根据河北梆子改编的,主人公陈三两多数时间跪在台中央唱,剧情又赋予她遭受酷刑,因此即使站立走动,也需要步态上的趔趄,孙毓敏辅以身段的配合,既有生活依据,又显出一种特殊的肢体美。此时,谁能相信她是“残疾人”呢?孙毓敏的剧目选择和表演充满了智慧,她的艺术风格也是这样自然形成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孙毓敏的戏,如今已有许多专业演员学演,许多票友学唱。她在各地剧团已有数十位弟子,这次来沪登台的莺莺燕燕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她创造的新戏《痴梦》已经非常成熟,不亚于前辈留下的精品。
时代在呼唤新兴的流派,殷切期待孙毓敏和孙门弟子,“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翁思再)

(摘自 《新民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