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和一位演员聊天,他提到他从前演戏的时候,如果晚上有戏他下午会去看场电影使自己放松一下,尽量让自己不去想演出的事,因为荀先生说过演戏要带“三分生”嘛。
后来我一直琢磨他这思维的逻辑合理性,是不是如荀慧生先生所要求的“三分生”?如果说演出前放松一下,使自己在最轻的压力下进行演出,那是十分科学的,许多演芭蕾舞、舞台剧的人也讲求演出前的柔软体操,深呼吸运动来舒缓压力。据说马连良先生演出前就爱“泡澡堂子”,这也是最佳放松方法之一。
但荀先生所解释的“三分生”,我的理解应是,并不是不要理它、疏远它,使原来已经很熟的东西(学戏、排戏必定很熟了)有意识的使它变“生”。相反的,是要在很熟的东西里找出“新鲜”的东西来,当“生”的东西进行二次解剖。如一个平淡无奇的念白,如何念的不一样富有感情、有新意,那里的表情可以加强使观众更有印象。
所以荀先生说:“生到熟是个练的问题,熟到生却是个想的问题,得动脑筋、动心。”
京剧经常演的都是老戏,剧情对戏迷而言一点都不新奇,有些老戏的唱、念观众都能倒背如流,观众就是来看演员表演的,演员在京剧中的地位永远是第一顺位的。老戏中演到位不容易,演出有新意更难。但演员演到“流”、“油”倒是挺容易的,因为只要戏熟了演员可以轻易的在台上“背戏”,如对方的话白还没说完他就接“背”下句了,别说感情了,连一个听话的反应都没有,那就是“流”、“油”了。
近来和网友谈到童芷苓老师在香港演出《大登殿》代战公主的情形,我想看过录像的人都会配服童芷苓把这原是二旦应工的活,这戏迷们是熟的不能再熟了的老戏,而演得满台生辉,观众掌声、叫好声、笑声不断。为什么?童芷苓没加新段子也没加什么多新鲜的对白,那为什么他就有效果呢?刘长瑜也曾问过童芷苓老师这个问题:“同样的戏为什么您演观众就有反应、有效果?”
因为童芷苓真正继承了荀先生的“三分生”。因为童芷苓会在老东西里找“新鲜”,你看她把要见丈夫原配的尴尬、逃避、无可奈何、自找台阶下的心理层次明明白白的交待给观众。而当马达、江海告诉代战公主“两国施礼不同”,你看童芷苓专注的表情如同生平第一次听到这个新鲜事,对施礼的动作她觉得可笑、无奈的模仿起来,这时观众也觉得“新鲜”、也乐了,这就有了出新的效果,化腐朽为神奇。我们不难看到许多演员演代战公主,马达、江海说什么话也没在意听就不急不徐的接词儿,也没任何“不平常”的感觉,如同理所应当的。如果分析剧情代战公主到了新的国度,两国文化有异是该觉得那儿都是新鲜的,但如果演员自己都不觉得“新鲜”,那观众更不会觉得新鲜了。
荀先生说的“三分生”实是至理名言,如了解真谛付诸实现,何愁京剧舞台没有新气象!
本贴由明原于2003年3月13日09:30:05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