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青岛市京剧院,拾阶而上,朗朗皮黄声悠扬入耳——据青岛学者鲁海考证,20世纪30—40年代,北京、上海、天津、青岛是京剧演出的主要“码头”,而且梨园行有句叫板的话:“你有能耐,上青岛大舞台”——21世纪的第六个年头的一个秋日上午,周兢(程派青衣)、张亮(武生)、万敏(花旦)、李德旺(花脸)、毛兰(老旦)、刘公旺(京胡演奏)、赵澜(梅派青衣)、苏旭(余派老生)、蒲冲聪(武生)9名来自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京剧新秀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排练场剪影

隔窗而望,“老旦”毛兰正在练习《遇皇后》。此姑娘年龄虽轻,但嗓音苍劲挺拔,行腔流畅深厚,中气尤为充沛,不愧曾沉浸于梨园世家而得耳濡目染的熏陶(毛兰是“四小名旦”毛世来的孙女)。与毛兰对戏的李德旺基本功不错,唱“包黑”声如洪钟,胸腔、鼻腔、头腔共鸣,尤其是念白相当地道。

排练场里,“噔噔噔噔——”铿锵的京韵节奏急促传来。年轻演员正化“零”为“整”,统一训练基本功。他们正在排演《白蛇传》中的一折打戏,一排排手执棍棒(以代表演出中的战旗)的年轻人排兵布阵,擦眼而过,在灯光的映照里,鬓角和鼻尖的汗水闪着晶莹之光。待到他们分别练习时,则是各有各的精彩。

“武生”张亮威风凛凛,即使无“行头”在身,炯炯目光、有板有眼的做派就透着一股精神抖擞的威严。《火烧裴元庆》是京剧里难度系数非常高的一出武生戏,整装上阵后的张亮脚登厚底、身着硬靠、头戴翎子、手握双锤,高抛旋转的倒挂金钟,再来一段眼花缭乱的精彩锤花、高台翻下,立刻就“技”惊四座了。

梅派青衣赵澜是个文静大方的女孩。在《坐宫》这出生、旦“对儿戏”中,她与同班同学苏旭珠联璧合,一个嗓音甜美圆润,表演雍容大方,一个嗓音干净高亢,利落脆亮——10月2日,在年轻演员的汇报演出中,著名戏曲评论吕铭康说,赵澜在学习梅派艺术上很有成就,苏旭确实是一个很有前途且非常难得的余派老生,一“梅”一“余”相得益彰。

蒲冲聪是青岛京剧院武戏的另一年轻“台柱儿”。他在《夜探浮山》中,无论是走边还是双刀、开打,淋漓表演引来声声喝彩儿……

选择青岛的动机

吕铭康说,这些年轻演员是京剧阵容里不错的苗子。但让这么年轻的演员挑大梁确实是胆量中透着远见。

在当今丰富多彩的艺术选择中,不容置疑的是,即使是身居“国粹”之位的京剧,繁荣的景象也是远去的记忆。但京剧作为艺术的重要脉络,它具有保留价值,因此,在观众群的分流中,如何让年轻人继续投身这一艺术门类,让京剧艺术薪火相传,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京剧是‘角’的艺术,为了使青岛京剧后继有人,1998年,青岛京剧院曾一次从山艺引进了23名毕业生。这两年,随着青岛京剧声势日隆,我们又先后从中国戏曲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这两个国家级艺术院校,引进了老生、花脸、旦角、老旦和短打武生、长靠武生等多行当的优秀毕业生。”青岛京剧院院长吴平说,青岛京剧院不遗余力地招贤纳士就是期待这些朝气蓬勃的“新生代”能为青岛的京剧事业灌输新鲜的动力源。

不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迈过这道门槛儿:人才引进后是否能为他们开辟一片可以品尝到舞台演出快乐的天地。

亦因此,青岛京剧院领导进行明确分工,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理念指导下,副院长胡文龙负责“打前站”抓演出市场,书记郭建青调解演职员的内务情况,他们期待为年轻演员谋求到更多的演出实践机会。

正是这些不可多得的舞台实践机会向这些优秀的毕业生投下了令其趋之若鹜的“诱饵”。

“‘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没有演出,那就是在一点一滴地耗尽我们的艺术生命。”这几乎是这些年轻演员共同的心声;“我们喜欢京剧,而好的演员是在舞台上演出来的。我们期待在舞台实践中逐步成长。”这又是毛兰、周兢等人选择青岛京剧院的最基本的理由。

“我是去年7月来青岛京剧院的。当时我们班有20多个人,一毕业就站到舞台中央的就我一个(在青岛京剧院排演的大型现代京剧《红灯记》中,赵澜饰演了铁梅)。老师都欣喜地说,‘哎呀,你好福气!’。”赵澜不停地用“好福气”来形容自己在青岛京剧院的感受,甚至“搬”出了同班同学苏旭的例子。

据介绍,苏旭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经历了一番周折。苏旭曾到某京剧院呆了几个月,论资排辈使他尝到了“坐冷板凳”的滋味,于是,他慕名奔青岛京剧院而来。在《红灯记》中扮演李玉和的“待遇”就是苏旭前与后天壤之别的论据。

焦鹏飞是1998年被招进的23名毕业生之一。他用近10年的舞台经验进一步印证毛兰选择青岛的动机。他说,“京剧和其他剧种一样,在通常情况下,年轻时多跑龙套、演配角,四十多岁才能靠到主演。院里为培养年轻人,敢让我们上,这就给了我们舞台实践的空间。你想,我们都是八九岁开始学戏,为的就是能上台演出,听到掌声。在这样的机会面前,很少人能不动心。”

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在京剧已无昔日风光的形势下,这批年轻人仍抱着为京剧而“奋战”的人生信念,因此,当他们站到机遇面前,就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珍视机遇的来临。

平淡话语透着执着

今年5月8日,由年轻京剧演员担纲主角的大型现代京剧《红灯记》进行了历时一个半月赴浙江省22个城市演出40多场的巡演。这段巡演过程对这些年轻演员是一次挑战,其路途中的辛苦不言而喻。

“辛苦?还行。累并快乐着,这是最好的感受表达吧。”提到那段日子,扮演铁梅的赵澜仍然兴奋,“来青岛京剧院的这段时间,我感觉自己突飞猛进。这种进步让我和学校的老师都特别高兴。”

徜徉于悠悠皮黄声中,这些充满朝气的京剧演员因受到尊重而孜孜以求地奉献他们的演出热情,同样也获得了戏迷的肯定。10月2日,在他们的汇报演出中,一些京剧戏迷啧啧称赞,“如果他们能继续这样充满热情地演下去,我们应该有信心等到青岛京剧重现昔日繁华的那一天。”他们也如戏迷期待的那样,在训练与表演中,活力、兴奋、勤奋与他们如影相随。

每天早晨6点,“武生”张亮就到青岛山喊嗓儿,接下来就在排练场练功,这是他每天几乎雷打不动的必修课。14年的戏龄让张亮对京剧情感弥笃,即使旁人无法理解自己为何在这片并不被人羡慕的领域里勤奋耕耘,但他仍旧日复一日、一招一式地练习,“听着锣鼓点的生活,我已经习惯了。”张亮真诚地说。

“像你看到的那样,这些年轻人非常勤奋、执着。”青岛京剧院书记郭建青说,“从他们身上,我们欣慰地看到了青岛京剧的明天。”(记者 张华)

(摘自 《青岛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