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昨送别京剧艺术家袁世海
也许真的是天亦有情,当备受我们爱戴的人离世远去,每每风雨相随。今天,和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一起送别袁世海先生的,是纷纷洒洒的白雪,似潸然泪下。
美誉背后
舞台上的袁世海,一辈子浓墨重彩地面对观众。李逵、项羽、张飞、曹操、鲁智深,演谁是谁,“活曹操”、“活张飞”、“活李逵”……一连串的角色之后跟着观众这一连串的美誉,但行里人都知道,这一连串美誉的背后是袁先生对京剧艺术刻苦执着的追求和创新精神。
剧目三百
自幼家贫的袁先生,打小就爱戏,天赋超群又刻苦钻研。翻翻他学艺的经历,许德义、吴彦衡、叶春盛、叶福海、裘桂仙、郝寿臣,他拜过的老师不下七八位;回首他演戏的历程,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马连良、谭富英,他合作过的名家如雷贯耳,他演出过的剧目多达300余出。
深厚的素养,造就了他高超的艺术功底,但博采众家之长、大胆实践创新让他更上层楼。袁先生创立了“架子花脸铜锤唱”的独特表演特点,使得架子花脸告别了只能演配角、演折子戏的历史,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也由此塑造了曹操、鲁智深、李逵、张飞、张定边、牛皋等一大批活灵活现、传之于世的京剧艺术形象。
探索追求
专程从沈阳赶来为老师送行的范成玉,是袁世海第一代磕头弟子,“从不停止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是他对袁先生最深刻的印象。11月7日在沈阳公演《红灯记》,成了袁世海一生中最后一场演出,已经堪称剧坛泰斗的袁老,一下台赶紧问弟子的竟还是:“我有什么地方要改的?”
戏、艺术、观众,可能是袁先生心里最看重的东西。他的大女儿袁菁怎么也忘不了一件旧事:1979年寒冬,河北西柏坡农村的旷野中,年近70的父亲穿着单衣上台演出。同事们都劝他穿上条毛裤,但他却说,穿上毛裤,扎靠困难,观众看着不舒服,我演起来也别扭。
“我对京剧就是一个字,爱!”就为了这种挚爱,整整演了70多年戏的袁世海,把一生献给了舞台。他留下的代表剧目《霸王别姬》、《捉放曹》、《将相和》、《野猪林》、《黑旋风李逵》、《群英会》、《横槊赋诗》、《华容道》、《九江口》、《红灯记》等,都是我国戏曲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佳作。
而他在耄耋之年,所求所做仍是发扬光大京剧艺术。他留下许多未了的心愿,几乎件件与“戏”有关:“三国戏”是京剧的骨子戏,是几代京剧艺术家的心血,改革“三国戏”成了他念念不忘的构想;培养青年戏剧人才,是他自己扛起来就放不下的责任。就在他突然去世的前一天,刚刚从沈阳返回北京的他就给吴江院长打电话,说了两件事:一是明年的春节晚会上要唱一出《牛皋招亲》,二是要给青年演员刁丽再讲讲正排练的新戏……
寄望青年
“袁老师对我寄予厚望,对我有那么多的指点,而我却无以回报,甚至没有给他老人家买一包糖”,在刁丽和许多得益于袁老的青年演员心里,袁世海也许将成为永远的榜样。他们献上的一幅挽联表达了他们对先生的理解和敬仰,也称得上袁世海先生一生最好的写照:“曹操之奸张飞之勇李逵之莽鸠山之阴千面一人竟成绝唱,求艺以苦授业以精处事以诚生活以简五湖四海痛悼英灵”。(新华社记者 杨维汉 曲志红)
(摘自 《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