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 陈竹

在喜迎国庆五十二周年之际,上海京剧院培养青年艺术人才的重点工程———“梨园星光”优秀青年演员系列专场演出历时一年,圆满闭幕,明晚起将在逸夫舞台举行大型汇报展演。

为了鞭策青年演员的成长,使其逐渐发展成适应新世纪需求的优秀艺术人才,上海京剧院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梨园星光”的展演活动是其中的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从2000年9月延续至今年8月,举办了12台专场演出,不仅在观众中形成了热点,更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上海京剧事业后继有人的可喜局面。

继承优秀传统剧目

上京首先将培育新人与剧目建设相结合,尤其是与学习、继承优秀传统剧目相结合,并以此为契机,打好基本功,积累更多的剧目。有“彩色旋风”之称的优秀青衣、刀马旦演员史敏尽管已经擅演《杨门女将》《白蛇传》《昭君出塞》以及《扈三娘与王英》、《狸猫换太子》等新老剧目,但在这次展演中,依然推陈出新,演出了《西施》、《贩马记-写状》和《百花赠剑》,受到观众赞扬。老生演员李军既演须生戏《击鼓骂曹》,又演武老生戏《战太平》,还在《宋江题诗》中即兴挥毫,尽显才艺;花脸演员安平表演的《连环套》《九江口》有文有武,唱做兼能;丑角演员严庆谷的《杨香武三盗九龙杯》得名师指点,精益求精;小老旦胡璇的《傅氏发配》也是冷门戏,却演出了新的意境;张派青衣赵群的《活捉三郎》《三堂会审》风格多样;范永亮更是“星光”中的一个亮点,他的专场演出,乍看似乎平淡无奇,但颇能令人事后回味,显得规矩和成熟,归功于平时注意以规范流派剧目打基础。 这些青年演员们每人至少推出一个首演剧目,形成了学戏、排戏、加工提高的热潮,每一位演员都在艺术上获得进步。与此同时,新人、新戏的推出又起到了活跃京剧演出市场的作用,给观众以新鲜感,引起了戏迷们的兴趣,形成了演出热点,市场因此而更为红火。

青年演员脱颖而出

在这批菊坛接班人中,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或平时不很显眼的青年演员脱颖而出。他们经过不懈努力,在艺术上进步突出,出色的表现带给人们意外的惊喜。近来,经过上师大表演艺术学院的深造,又一批青年演员来到了上海京剧院。他们中,有走红京沪演出市场的优秀女老生王佩瑜,有在全国大赛中多次获奖的梅派青衣郭睿、花旦演员奚鸣燕,有颇具潜质的花脸演员刘大可等;上京还从湖南引进了青年花旦项星,她扮相秀丽,表演活泼灵动,很受专家、观众的好评。他们的加盟,使得上海的京剧接班人队伍更为壮大,实力更为雄厚了。

剧院上下齐心协力

在培养新人的过程中,剧院还发挥了中老年艺术家“教戏育人”的传、帮、带作用,形成为了京剧事业的明天,剧院上下齐心协力的良好风尚。青年演员的演出剧目都请老师做专门的辅导,进行加工提高,每个专场演完,都举行讲评会,由专家、老师进行科学分析,对症下药,对规范青年演员的表演技艺,克服急于求成的浮躁情绪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

如今,“梨园星光”的12个专场演出虽然已经结束,但上海的京剧接班人们依然在发奋图强。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德艺双馨的京剧工作者,是他们的共同愿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