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在京剧论坛上发表了几篇不成器的文章,结识了几位同好的网友,他们想了解一些我对裘派及京剧的看法,我们就断断续续的在网上作了些交流,我觉得有一些值得整理成文,就记述下来。以下中的"问"来自那些可爱的朋友,而"答"则是我的粗知拙见。

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听京剧的?
答:很早了,三岁左右我母亲将广播里的唱段录下来,我就跟着唱。四岁时我能唱整段的《铡美案》了,后来上初中时我用零花钱疯狂地买磁带,京剧一直是我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部分。
问:为什么不去成为京剧演员呢?
答:我的家庭并不懂艺术,没有门路和必要的引导。我也吃不了那种苦,我的爱好太广泛了,后来我学过油画、国画、雕塑、设计等,我也象其他同龄人一样听音乐、看电影、读小说。一次,我的一个朋友说"你懂点京剧,帮我设计一个雕塑吧",我非常乐意的完成了它,不久,湖广会馆门前就多了一个漂亮的现代雕塑了。
问:京剧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答:宗教。我在它面前很虔诚,它是我精神家园的基础构架。
问:你在网上叫"裘迷",是因为你喜爱裘派吧?
答:这是个一举两得的名字,因为我也是个球迷。在网上聊天室里还有一个"裘迷",因此我只能登文章时暑这个名,而聊天时叫"北京裘迷"了。
问:你怎样理解裘派呢?
答:痛苦。痛苦是裘派唱腔的最本质的东西。这与裘本人的生活有关,这种痛苦是深刻的不是表面的,是一种内心的挣扎与分裂,而不是单单情节和人物的需要,就象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一样。《姚期》为什么成为裘派的代表作?很大的原因是里面充分的展示了这种内在的痛苦,我唱《姚期》中的每一段唱都觉得沉甸甸的,尤其后面"忠良无辜被刀餐"的情节。裘生前最爱听小白玉霜的唱,除了另外一些原因,小白玉霜唱腔里的"哀怨悲凉"的韵味儿与他的"痛苦"产生极大的共鸣。裘那雄壮浑厚的唱腔下面隐藏的痛苦挣扎的情感有着巧妙的反差,更让人动容!像是一只受伤伏地的雄狮,有一种悲剧力量,使人难忘。这是金、郝、侯三派所见不到的,它不是气大声洪的震撼,而时以强音来表达的细致和婉转。
问:在哪些唱腔里有体现呢?
答:很多。除了《姚期》外,比如《锁五龙》中单雄信的"世仇未报,含恨而亡";《赤桑镇》里"情、理、法"的心理矛盾;《探皇陵》里对先王的怀念与对现世的忧忿;《将相和》里的"心中不平"和"醒悟自责";《赵氏孤儿》里的"错打忠良";《探阴山》里的"自怜自叹"等等。就说《铡美案》吧,最出名的是那段"包龙图",可全剧的高潮和真正动人之处是后面的"左右为难"。每有这些情节,裘内心的痛苦就表现的淋漓尽致。它蕴含在唱腔的起折转合当中,是一中情绪而不是指技巧。有的人把裘的唱唱"闷"了,唱"呆"了,唱"柔"了都不得要领,那些唱裘派时摇头晃脑凝眉瞪眼的张扬是与裘韵背道而弛的,裘是含蓄内敛的。
问:裘派传人中谁继承了这些?
答:各有特点,但与裘一比就不行了,全面的继承人没有看到,这有时代因素。但大多演员停留在技巧的模仿上,不理解裘的神韵,从这点上说,方荣翔是很成功的。

本贴由裘迷于2002年4月06日13:12:15在乐趣园〖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