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说说其他的流派吧?
答:说起其他流派我不是太自信,因为虽然都听了不少,可没有系统的从文化的层面上来研究过,也许有机会将慢慢学习。有一点我想说的是,不是一个演员有了自己明显的特点就算是成派了,不是这样的,这是一种误区。而且一种流派也不是一个人的事,比如裘派吧,老裘(裘桂仙)的唱很有特色,可裘派是在其子盛戎这里完成的,而裘盛戎的弟子方荣翔把裘派的发因作了很大的变化,可那还是裘派而不是方派。而且各种流派也不是孤立存在的。
问:老生行当里你最爱哪个流派呢?
答:我很喜欢唱老生戏,老生的流派很多,因为发展的时间较长,能人辈出各具风范,我个人偏好余、谭、言、杨四派,但其他如马、高、奚、麒等我也听得不少。这里我只谈谈杨派,因为杨与裘同宗,我觉得有一点发言权。
问:好的,就说杨派吧,现在宗杨的可真不呢,于魁智不就是最知名的吗?
答:每个流派除本身独到的表演技巧之外都要表达一种本派的特有情绪,这种情绪就是那个流派的神韵。杨派的这种情绪中也有一种"痛苦"存在着,从技巧上表现在他用腔上超乎一般的醇厚和沉静。听杨派的唱尤饮醇酿,不是被表面的华丽所吸引,而是被那空灵般的音韵,听杨派的唱似乎每一句每一字都是由内而外的,顺里成章的,这种纯仆的看似返朴归真的唱法虽不讨巧但意味深长。
问:可杨派起先是受人冷落的,为什么?
答:不奇怪。裘生前也不如身后这么大的影响力。这种"痛苦"的情绪是很难一开始就被人重视和认同的,凡高的画充满着对生命的礼赞,而他表现的往往不是些唯美的人们喜爱的东西,枯败的向日葵、挣扎向上的树枝、丑陋的黑乌鸦和扭曲的最下层的农民。因为凡高的生活是痛苦的,可他的心是光明的,所以他将上述事物放在了灿烂的阳光下,放在了金黄无际的麦田里。他死后,人们才醒悟他的价值。另外,杨宝森不像别的流派那样时尚的编演新剧也是受冷落的原因之一。
问:杨派的"痛苦"与裘派一样吗?
答:不一样。我认为裘的是私密的个人内在的。而杨的则有代表性,他的情绪代表了一种"文人情怀"。《文昭关》、《洪洋洞》、《李陵碑》等等,所体现的"壮志未筹"、"怀才不遇"、"别亲失友"的感情是典型的文人情节,这可能也是知识份子多喜爱杨派的原因吧。像马的洒脱、谭的峭拔都是显而易见的,而杨的苍桑感不是很容易体味的。
问:我怎么从于魁智的唱腔里听不到这样的情绪呢?他一出场就很俊美,一张嘴就很清亮啊?
答:杨派后来分成了两个阵营,一曰"老杨",代表是汪正华等。他们保留了杨的古朴之风。另一曰"新杨",像马长礼、杨乃彭等。他们只保留杨派的基本精神而改变了唱法。于魁智是"新杨"一流,另外还融入了余派及李(少春)派的特点。这是由观众的审美需要决定的,我相信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还可能更多的吸收"老杨"的东西。
问:表达这种"痛苦"情绪是不是很难?
答:很难,要演员内在修养。我听有的学裘学杨的不愁装愁不痛装痛,唱一段"一轮明月"音色及像杨可细听"没根",是"东施效颦"的卖弄。另提一点,杨宝森在台上表情并不丰富,裘就更不用说了,要勾脸上台。他们是靠腔与情来感染人的。还有,我深以为杨宝忠的胡琴也是杨派的一部分,琴音与声腔合璧成"杨"。
注:我的电邮:lan_20@yeah.net
本贴由裘迷于2002年4月06日17:40:09在乐趣园〖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