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要面子活受罪 ”这句由来己久,充满哲理的吴越谚语,用现代词汇解析,无非是虚荣心而已,可是从字面解,大概说的是表里不一吧!可其中还有一层意思,也许是自惭形秽下,为着迎合别人,只好委曲着自已。而且这句谚语可以对别人说;也可以对自个儿说。看来“土老儿”的一句民间谚语,可也别小量了它,里面有文化,更有知识。用此语句评论戏曲?初看似不着边际的。笔者是如此“眼红”和“钦慕”时尚撰文者的用词,是多么花团锦簇和艳丽多采,也许笔者早岁,常行进在浙地外婆家的乡间小河塘路上,充其量知道一点什么“棺材横头踢一脚,……”,后在苏州娄葑乡大塘边,那“脚踏西瓜皮,……”之类的乡间谚语罢了。人啊!这虚荣心,稍带着的自惭形秽,不禁又油然而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苏州沧浪区少年宫,暑假里接待过一批日本小朋友,从国人中还算是殷实的苏州人家的家长和孩子,看着异国来的孩童洋气且艳丽的服饰和每人胸前的相机,眼里分明是羡慕不己,而市、区有关责任部门,少年宫的每个班级,抽调了可观的人力、物力,准备好的节目,场面上千万别“跌了身价,失了面子”。笔者这上不得台面的八个俗字,若改用传媒新潮话语讲评,大概可以说上一篓子吧。

日本小朋友鱼贯而进,一个教室、一个教室,什么西洋芭蕾舞、花伞舞、草帽舞、弹吉他、集体舞……,这些日本孩子很乖,不吵闹,安静地观看着。再向前看到了京剧班,这个班表演的是京剧《霸王别姬》的剑舞,小朋友的化妆,五彩嫔纷的戏衣,让日本小朋友激奋起来,他们欢笑着,拍着小手,纷纷举起了相机,不停地拍摄,日本小朋友耽在这个教室的时间最长,看到结束。参观最终形成了高潮!这边的办事人员倒真没有料到,不入时俗,原为应付着美籍华侨老太资助的“小班”,位置排在最后,成效恰在最后显现了出来!真是“找回了面子,拾回了身价”,对不起,洒家的词汇量实在有限,只能“旧衣照穿”!这是讲的第一件事。

外事活动当年苏州很多,又一次的活动是设在苏州园林里,此番是中外节目共同表演,囿于篇幅,只讲两个节目,一个是先演的中国京剧,一个是外国小朋友的摇滚乐。京剧是演唱小片段,老先生们场面锣鼓声起,琴声悠扬。不料台下许多本国学生用双手掩住了耳朵,为什么?太吵!太响!一会儿,外国小朋友摇滚乐声、鼓声,一声声响起,台下的学生个个似颠似狂,拍手、跺脚、叫嚷!震耳欲聋,游客于大厅门口呆驻,里边怎么啦?!

亲历的两件事儿让人久久难于释怀!前一件事儿,过去了二十五左右的今天,那几十名日本小朋友和同时代的中国小朋友,都早己长大成人,也许彼此都有所得。彼印象中留存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美;而此地己成长的孩儿,也享受到了当年眼观称羡的那些东西。彼此有所失吗?彼方看不到,无有感受;此方的追求,仍在“继往开来”,汽车?别墅?还是什么?那么后一件事儿呢?笔者到今天仍在迷茫中,难有答案。 幸运于当初,欣慰于今日的,是陪着孩儿度过了这个阶段的幸福时光,作为家长,牺牲一点个人的业余时间,没有去跳舞、消磨在牌桌上,为孩子得以健康成长,这是责任,无不应当!笔者撰文戏曲的困惑,回味当年的岁月,旨在为孩子留存一点记忆,因为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存的深刻记忆,会希望父辈给予总结和启迪!

翻开上世纪整个八十年代的历史,那一时段是够我们回味的了。新与旧,洋与中,革与守,进与出,留下了多少碰撞!外国的资金进来了,外国的企业进来了,外国的思想、文化、艺术也带进来了。全新又西洋的形式容易仿照,吸收得也最快。尽管中国人己无有清朝时期长长的辫子,世道也几经更迭,但一颗自惭形秽的心,为什么会久久不能释怀!我们不必去追述那过去了的岁月,呼喊过数不清的豪言壮语。可我们尔后也用不着加码希冀的词汇,或者理想中的数据,以理想式的认可安慰着自已,渐渐视理想当作了现实,充塞了我们生活和思想的角角落落。我们因此似永远无法摆脱对物的无穷追求。而在文艺戏曲这一头,表面上的炫耀和夸张,无法掩盖那久存的自卑心态,呈现出正反两种“极度”!

因此,当我们在探索本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的兴衰,轻率简单的论证是不足为训的。政坛的希求且不讲,专门家的考据要分析。透过似乎是不屑的小例证,己经足够我们深思。我们需要从生活的真实中,得来真实的见解;从真实的感受中,取得真实的经验。用不着自惭形秽,也用不着死要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不能成为一种积习!笔者认为,只有摆正了我们的心态,才有可能确认正确的方向,才有利于探索戏曲兴衰的真正原因,以解除我们的困惑!

本贴由鹧鸪天于2005年9月22日00:22:43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