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尹老丕杰先生文有感
鹧鸪天
前有尹老丕杰先生文『为李玉声喊出“皇帝没穿衣服!”而喝彩』,中国京剧论坛上一片赞誉之声!
尹老撰文,重点强调了京剧以“玩意儿”取胜。文有侧重,不足为怪。笔者读尹老文有感,望从另一层面谈点感悟。
笔者撰文,劣性难改,还是喜欢“城头上出棺材——远兜远转”。好在文发论坛,实为坛上尊辈长者酒后饭余作茶点用,一家之言,不强求谁个附和!
尹老撰文精辟,才学也!笔者难望尹老项背。以晚生辈胡乱妄评,虽有失礼仪,但居心为学通识透,谅前辈老先生会理解。
尹老通篇文章以笔者解来,可以电视栏目语称谓:“实话实说”。“实话实说”是很难的!尹老撰文虽极精辟,怕仍难登“正宗传媒”。究其因果,笔者从略也难;明说也难!颇让笔者想到了水利专家黄万里先生。基国计民生为根本的水利,半世纪来,三门峡、三峡,这黄万里大半辈子屡屡发出不和谐的“杂音”。人嘛,纵然您才高八斗,要机灵才行。才不高,人若机灵,毋管是否名副其实,光只有斗,也将终身受益。黄万里欠机灵,说完了三门峡,又说三峡,老是“实话实说”。由此,黄万里大半辈子比之顺风顺水的同行总是“吃瘪”。尹老谈京剧,说“玩意儿”说到了点子上,惜乎风水不顺,老来志儿不改,仍“实话实说”。惜乎京剧这“玩意儿”,早已是隔年的黄历——不能翻了!
京剧艺术至今,距现代人相去实在太远,在这科门里混混,许多不正常现象实是合理存在。让坛上诸君们遗憾屡屡的各式现代京剧,尚还算靠近京剧这“玩意儿”的轨迹侧畔。写到侧畔,倒想起唐·刘禹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古人诗句来了,在时尚某些威权人士眼中,传统京剧不正是到了:“歪在江边的沉船;倒在道旁的病树”一般,非重造新船,新苗移栽不可。暂且还算留存了京剧一点面子——未曾“恶搞”!只是“恶搞”可以多种形式,尔今有许些机灵者那么“喜欢”梅兰芳,笔者觉得下来实在很难说的,暂且免提了!
笔者提到轨迹,这『京剧戴上“艺术”的桂冠,被重新定位。它不再是卖玩意儿的了,而被赋予神圣的使命,成为教育人民的工具和打击敌人的武器。』
尹老这段话正说对了,京剧这趟子车,非行进在这样一条轨迹上不可!前五十年代的“戏改”,六十年代的“样板”,七十年代后有关四郎是否卖国的争论,嗣后的一部部新编,无不遵循着这一规律。只是到了近期,这腐败似成痼疾,方增加了教育干部的什么“廉吏于成龙”的什么玩意儿了!
『与此同时,仿照“老大哥”的模式,用“表演艺术”代替了“玩意儿”这一不雅的名称,“刻画人物”的艺术要求也随之提上台面。』
『老艺人把玩意儿视为安身立命的依托,是毕生追求的目的;而理论家笔下的“表演艺术”不过是为“刻画人物”或表达剧本的主题思想服务的,因此只是手段,绝不是目的。』
尹老又说得太对了,尹老所说的“玩意儿”嗣后似以“表演艺术”冠称的,可在时尚的机灵者眼中,“玩意儿”无足轻重,确实只认作一种手段罢了。手段随目的改变而改变。传统京剧程式化的一成不变,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了。
尹老文章直抒己见曰:『多少次青年京剧大奖赛,赛的都不是戏,是玩意儿。』
『 名家名段演唱会为什么票卖得最火?答案只一个:因为是玩意儿的精品大荟萃。』
『 样板戏为什么至今仍然有市场?一句话:玩意儿精美。即使你十分厌恶它的编剧理念,也无法拒绝它的玩意儿。』『名角儿也因玩意儿而存在,』
『现在可以回答京剧是干什么吃的了:京剧是卖玩意儿的!』
『任何剧种都要刻画人物,但京剧的人物必须用玩意儿来刻画。』
笔者摘录尹老语,思量尹老提出的一系列观念,以轨迹识,以文革惯用词汇语,怕是不符合革命大方向的!究所以让惯于云游四方的“街坊邻舍”能堂而皇之越俎代庖,他们确实很清楚行情,真可谓“高瞻远瞩”也!
而传统京剧的:
『一:为了卖玩意儿,置历史事实于不顾:』
『二:为了卖玩意儿,可置起码的逻辑于不顾:』
『三:只要有玩意儿,不依赖文学支持:』
『所以,京剧与其他任何剧种的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它认为:只有玩意儿必须真、不能假;其他么,真的固然好,假的也无所谓。』
『齐如山说得更甘脆:京剧不需要真实。』
尹老没有回避京剧似乎违背着常理,常识告诉人们,京剧是演戏,不是写史,事实明摆着的,用不着曲折地去辩解或考证。尹老对上述一条条都有令人信服的例证和解释。
尹老文述:
『 建国以来,我们以泼天的代价,生产出数量巨大的新编戏,真个是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半个多世纪过去,尘埃落定,猛回头发现几乎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绝大部分新戏己了无痕迹,只有极少数顶尖级大内高手所制作的新剧还偶有存活。而今天支持舞台演出的仍是骨子老戏。』
『出现这一尴尬结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条是:由于对京剧的定位失误,舍本逐末,只追求热闹,不研磨让观众着迷的玩意儿,才生产了那么些赔本赚吆喝的失败之作。』
“赔本赚吆喝”赔本是“交学费”,半世纪春春秋秋学费也交惯了;吆喝更吆喝,乃是万不可脱了的轨迹!眼下这样一种现象,看来是不可能改变的。
尹老文述:『京剧是绝对唯美的,绝对浪漫的,因此对“合情合理”这类现实主义的要求敢于嗤之以鼻,这也正是中国传统艺术思维的特色,不以为然吗?请咂摸一下“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的韵味吧!』
在笔者理解,所谓现实主义的要求,其实有些人只是根据需要,将现实主义玩弄成实用主义罢了。
因此尹老述:『一言以蔽之:对京剧而言,不是玩意儿依附人物,而是人物依附玩意儿;不是玩意儿因人物而存在,而是人物因玩意儿而存在。』
现实清醒地告诫人们,这又得倒过来!这位置的是否摆正,在某些人,一些新编戏,不是为着提高艺术,不是根据人民的文化需求,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为市场需求,归根结底还是性命交关的所谓立场问题。为着沿着什么的大方向,为着沿着正确的轨迹,为着艺术更好地为政治服务。作为传统的程式化了的京剧,要适应现代,乃至发展,就变得异乎寻常的困难了!
所以尹老所述:『其实,这正是京剧的高妙之处。』这让人啼笑皆非的,笔者也以为然的观念,推回到三十年前后,对传统老戏《四郎探母》的争辨中,不难听到左派的慷慨激昂的言词曰:正因为这出戏的艺术性(玩意儿)强,所以更增加了它的反动性!尔后,新编戏尽最大努力要做的是把剧情、人物、言语的措词搞清楚;服务的方向搞对头;大方向不能错。而这“玩意儿”的好坏在其次,直观地看好象又有什么不对呢?!
笔者题头《玩意儿 玩意儿 有如东风射马耳》京剧艺术让京剧演员们刻苦钻研终身的;让戏迷们恭敬捧若神灵的这宝贝“玩意儿”,这对于某些威权人物,机灵者而言,恰似古人诗云:“有如东风射马耳。”一般,掉头而去,引不起他们的丝毫兴趣,就一点不足以奇怪的了!
而笔者倒觉得尹老先生此文,似乎还“歪打正着”地验证了目前演艺界与历史学家争执不休的某些观念,让笔者颇多启发,且留待空闲时再谈感悟……
本贴由鹧鸪天于2006年9月19日12:00:07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