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我也越来越关注那些七十年代出生的青年演员。可能是同龄人的缘故吧,多了几分亲切感。我们成长在同一个时代,鉴证了同一段历史,迷恋着同一门艺术——京剧。他们在努力着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而我也在努力着成为一名优秀的戏迷。

王佩瑜,多年前在网上曾和她进行过一次交流,其谦和坦诚令人印象深刻。我很爱听她的唱腔,虽然以余派的艺术标准,似乎略显“甜”了一点,但绝无杂腔怪味,干净醇正。她演出的剧目中,我最欣赏《法场换子》,经常拿来回味。近年佩瑜的唱有些失于纤巧了,力度有所不足,往往咬字行腔如蜻蜓点水。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雌音也有渐强的隐忧。但以她的聪慧,稍作调整扬长避短,也不算难事。我拜读过她的论文《现代背景下的京剧生存之道》,对京剧的革新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且显露出一份文学功底,实为难得。相信她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未来的十年可能将决定她在艺术上的真正成败。

杨少彭和王艳都与我同岁,他们都是天津人。最早看了出杨少彭的《失·空·斩》,觉得此公沉稳练达,气度不俗。尤其是他的嗓音较宽,中音区很悦耳。他很崇拜其父,偶有模仿痕迹。他好像最钟情《击鼓骂曹》这个戏,演《珠帘寨》也有一定水准。希望他注意健身,不要过早发福,而影响他的舞台形象才好。王艳的理论基础很扎实,读了不少书。她勤于思辨,善于学习。虽然有着不错的先天条件,亦能刻苦用功,兼收并蓄。近年来颇得人气,很值得期待。

与王艳相似,李国静也是继承了杨荣环先生对梅、尚艺术的融合与发展。我很欣赏她演的《宇宙锋》,唱、念、做俱佳。

花旦演员中常秋月是进步最快的,二十多岁的她却已拜过不少有道名师,兼学了荀、筱两派,又求艺于赵燕侠等大家。她直爽机灵,所演人物也性格风富。可贵的是,她演的剧目水平均衡,细微处都有自己的创造,而又不留痕记。陈永玲先生亲授《翠屏山》,她竟大胆地把韩剧《大长今》里的舞蹈融入其中,并得到陈老的肯定,可见其胆大心细,能触类旁通。荀、筱两位大师的念白都十分讲究,又各见特色,望秋月能下番功夫,念出神采来,艺术更上一层楼。

世人称京剧为“国粹”,何为“国粹”呢?《辞海》里说:国粹即本国固有文化的精华。可见“固有(传统)”、“精华”两词是关键。而京剧作为“国粹”,就不单纯是艺术,而上升到了文化的层面了。京剧不能体现“固有文化”之魅力,不能以精华示人,就难称其“粹”,就是降格以求了,青年演员有此警示,京剧的发展,才不至于流俗媚世,“国粹”艺术才能货真价实。

本贴由裘迷于2006年7月20日18:50:40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