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心传授,更要真会传授

1988年,由上海京剧院创排、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主演的《曹操与杨修》在天津举办的“京剧新剧目汇演”中一炮打响,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里程碑式的作品”。之后,上海京剧院又成功推出新编京剧《贞观盛世》和《廉吏于成龙》,奏响了“尚长荣三部曲”。

这三部曲的诞生,不仅为新时期京剧新编戏的创作贡献了三部极具分量的作品,也彰显了以尚长荣为代表的众多主创的艺术高度,奠定了上海京剧院在业界的口碑和影响力。

不久前,由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挑梁主演的“尚长荣三部曲”陆续在上海和北京亮相。青年演员的出色表演,赢得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而京沪两地的演出,不仅标志着上海京剧院用3年时间对“尚长荣三部曲”进行的传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对京剧新编剧目的传承、京剧院团人才的接力颇具借鉴意义。

“上树”的招儿都跟他们说了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上海京剧院就十分注重依托经典剧目来培养人才。如今,《智取威虎山》已传承到第六代演员,上世纪80年代创排的《盘丝洞》演员也换了好几批,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等也推出了青春版。“不过遗憾的是,还有相当一批近二三十年创作的新编剧目面临着传承的问题,特别是有些剧目的原版主演已经到了一定年纪,若不抓紧传承,这些剧目就很难再继续‘活’在舞台上。”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想到,只有活态传承才是真正的传承,为经典剧目培养表演的接棒者,与为人才量身打造剧目同样重要。

2014年5月,传承版《曹操与杨修》正式建组,“尚长荣三部曲”传承计划也随之启动,然后是《贞观盛世》《廉吏于成龙》,杨东虎、董洪松、陈圣杰、傅希如等在剧中扮演不同角色的青年演员成为接棒人。

“我把‘上树’的招儿都跟他们说了,没有任何的保留。戏里应该怎么动情,什么时候煽情,曹操脚步怎么走,魏征怎么走,于成龙又怎么走……一招一式都必须做到精准。”3年间,尚长荣认真严格、倾力传授、精准传承,每一部戏不仅传授演唱表演、角色塑造,同时也把自己的创作理念分享给青年演员。

不仅如此,何澍、李达成、李春城等尚长荣的合作者们也纷纷“坐镇指导”。台步形象、声音形象要符合人物特点,演员要学会体验人物、要学会感动……一个个揉碎的经验,或通过无数的“开小灶”,或排练于舞台,变成了年轻一代成长的养分。

“尚老师总说,学会一出戏不是目的,而是要让我们学会怎么去表演。他教的方法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各个人物。”杨东虎说。让董洪松记忆犹新的是尚长荣“一切从人物出发”的教导:“记得在学《廉吏于成龙》时,电视里放一些关于民生类的节目时,尚老师就会打电话叮嘱我们去看,会告诉我们作为演员应该要有丰富的情感,要学会感动,这样在舞台上才会把更多的情感表现出来。”

在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会长马博敏看来,尚长荣的教学精神、教学理念值得认真弘扬。“他是真心传授,也是真会传授。”据马博敏介绍,架子花脸杨东虎和铜锤花脸董洪松,两个人水平和行当不一样,但塑造同一角色时都很精彩,让人感觉潜力很大。“排练过程中,尚长荣既当老师又做导演,他总是根据人物需要教学,强调基础不扎实、本事不全面,塑造不出饱满鲜活的人物。这就是他的科学方法。”

既要精准传戏也要踏实传艺

京剧艺术的传承是一个系统工程,自有其规律性和科学性。在单跃进看来,剧目既是创作能力和创作观念的体现,更是表演艺术人才自身的创作意识和演剧观念的体现,也是一个剧院审美理想和艺术风格的集中表现。“传承优秀剧目,就是延续和发展剧院审美理想和风格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其中,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尤其是表演艺术人才。”他希望,新一代演员传承的不仅是三出戏,更是面对不同人物、不同剧目、不同类型的作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技巧;通过优秀剧目激活青年演员的创作意识,提升他们对剧目及角色的领悟力和创新力,真正将上海京剧院以及尚长荣的演剧精神、创作理念传承下去。

“近年来,上海京剧院在完善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建设、人才梯队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谷好好介绍,从“青春跑道”青年人才培养五年计划、为优秀青年人才推出的上海京剧万里行、“菊坛名角·走马换将”项目到京剧明星公开课等品牌演出活动、为中生代设定的“一人一策”发展规划等,上海京剧院分层分类地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值得总结。“尚长荣三部曲”传承展演的成功,正是多年来上海京剧院提前计划、系统布局、有效推进的成果展示。

在《中国京剧》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封杰看来,此次传承版的演出不仅体现了尚长荣的艺术风貌,更展示了几位青年演员的个性特色。“几位青年演员并没有完全模仿尚老师的声音,而是用他们各自的声音来塑造人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染现代的观众。”

“尚老师的三部曲难度很大,青年演员传承下来非常不易。希望他们能够在不断演出中,逐渐成熟起来、丰满起来。”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辑赵忱建议青年演员通过多学、多演来提高自己的技艺和艺术修养。

“几百年来,在我们的戏曲文献里,表演艺术家的经验记录是最少的,甚至几乎每一个时期里,哪怕最经典的作品也没有表演艺术家的经验被记录下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说,对于尚长荣的表演艺术应该进行全面、系统的记录保存。“这不仅是为了让行内共享,也是为了让行外人了解我们这一代艺术家是怎样让舞台表演艺术真正成为透视人生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可喜的是,包括“尚长荣三部曲”传承计划在内的各项传承举措,传授细节、工作日志、演员心得等,上海京剧院都有专人负责记录整理。(记者 刘淼)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