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晚10点46分,著名京剧程派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的义女李世济,因病在京去世,享年83岁。国家京剧院将于周三起设追思堂,接受公众吊唁。遗体告别仪式将于5月16日上午在八宝山举行。
这个春天,太令人伤感。三月里,走了尚派的吴素秋;四月天,没了梅派的梅葆玖。谁知,刚刚开始的五月份,又离别了程派的李世济。春天里,四大旦角流派的领军人物,走了三位。
李世济被称为“小程砚秋”。这些年来,程派因为张火丁和《锁麟囊》,再度火了。但若要溯源,程派的传承与发展,能有今天的火热局面,李世济功不可没。
昨天,很多微博和微信公号,都同时放了一张照片来追忆——李世济穿深色旗袍样式的上衣,满头白发,站立着,深沉地看着镜头。
国家京剧院创作中心副主任池浚告诉记者,这是去年1月,国家京剧院建院60周年演唱会上,一位摄影师给李世济照的相。池浚正好是这台晚会的编导之一,他说,其实那次,李老师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她坐在轮椅上,学生李海燕、唯一的男旦学生杨磊推着她上台,她唱了自己的代表作《文姬归汉》,后来又返场唱了一段。
“因为要拍照,她却站了起来。”池浚说。
这是一个硬气的“李奶奶”——大家都这么叫她。如果你仔细看她的长相,小圆脸,眼睛不大,跟早年的程砚秋,确实很像。所以11岁时,程砚秋见了她,喜欢,收为义女,教她戏,为她介绍名师,芙蓉草、王幼卿、梅兰芳,都亲自教她。
“她将程派更为大众所接受。继承和保留了程派艺术的精髓,又很有时代感。”池浚这样说。
李世济开创了“新程派”。她请范钧宏修改《文姬归汉》剧本,删去拖沓琐碎场;请汪曾祺修改《英台抗婚》,吸取越剧特点,删去了男装部分。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告诉记者,李世济特别有意思地设计了新腔,《陈三两爬堂》是新经典,好听得不得了。
但这个新,绝不是叛逆。李世济的传统底子非常厚,马连良最喜欢她,两人合演《三娘教子》,成为绝响。谭富英助她演出《朱痕记》,也是佳话。
“很多年轻人通过喜欢李世济,喜欢上的程派。她的声音明亮悦耳,音乐性很强。”池浚说,她跟爱人、琴师唐在炘对于程派的唱腔和乐队的配合,做了很多的研究,使得声腔和乐队水乳交融。她对程派的发展,绝不钻故纸堆。
然后,必须说到大家最熟悉的程派代表作《锁麟囊》。“《锁麟囊》在今天如此流行,跟李世济把这个戏唱火了,有很大关系。”池浚说。
上世纪五十年代,《锁麟囊》被列为禁戏。程砚秋当时不得不把剧本修改,他想拍电影,也没拍成,后来就搁置了。所以,程砚秋在世时,这出戏已经被雪藏,他至死未能再演出,遗憾离世。1979年,李世济复出,首唱《锁麟囊》,重新恢复了程砚秋的老版本。
“她其实是第一个大演《锁麟囊》的演员。”池浚说,由于她的再度演绎,这出戏重新成为流行剧目,又成为程派的第一代表作。“现在回过头来看,《锁麟囊》最经典的《春秋亭》,李世济唱得深入人心的程度,几乎和《苏三起解》一样,在80年代,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
京剧是“角儿”的艺术,我们常常听到“式微、落幕”之声的时候,有角儿才能撑住,比如梅兰芳、梅葆玖。而李世济,就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坚定地撑起来的那种角儿。
“没有她的话,我认为程派不会那么快重新起来,重新回到观众的主流视野,占据这么大的一片江山。”池浚这样说。(记者 马黎)
(摘自 《钱江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