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及“全国京剧票友电视大奖赛”两项梨园盛事的成功举办,国粹艺术再次成为街头巷尾的焦点话题。而在央视一套亮相的首部京剧电视连续剧《锁麟囊》无疑成为了京剧热潮中最辉煌华彩的乐章,也再次把争论了许久的“戏曲与电视剧的发展关系”推到了台前。为此,记者走访了本市著名戏曲评论家、剧作家、《锁》剧的编剧刘连群,并听取了他对这个话题的真知灼见。

“电视的魅力无人能及”

作为戏曲评论家的刘连群先生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电视剧编剧,《三不管》等观众熟悉的影视剧作品便出自他的手笔。从戏曲到戏曲电视剧,他走过了一段“由拒绝到接受”的路,“以前我从来不看戏曲电视剧,戏曲与电视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一种是虚拟世界中的程式化表演,一种则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情景再现,两者是矛盾冲突的两个层面,我无法接受他们两者的融合。”在谈及了过去对戏曲电视剧的排斥后,刘连群又阐述了接受这种改良艺术形式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这种主流传媒方式深受观众、百姓喜爱,它的魅力无人能及,为了把戏曲艺术推介给更多的电视观众,不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失传,我接受了‘电视戏曲’这种新的戏曲改良模式。”

“戏曲与电视不是两条平行线”

在接受了电视戏曲片后,刘连群一直在努力寻找两种艺术门类的契合点。在他看来,戏曲与电视不是两条平行线,肯定有相交的一点,而这种探索到现在也一直没有停止。他说:“各门类的艺术形式都是相通的,戏曲与电视之间肯定有交集,我们一直在不停地寻找。这种事情很枯燥乏味,但是却总要有人去做。虽然我的努力可能会失败,会遭到别人的耻笑,但我觉得这种努力与付出是很有价值的,即便我走入了误区甚至失败,也很值得,至少它为后人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不仅要做加减法,还要做乘法”

在对传统戏曲的电视化改良上,刘连群精妙地提出了“在戏曲与电视之间运算”这一颇有创意的点子。

“所谓的‘减法’就是把两者不融合的地方全部减掉,因为毕竟很多戏曲化的表演放到电视中是很不舒服的,一剪刀下去就解决这个问题了。而‘加法’却是要强行把戏曲的情节、表演以及场景原封不动地用电视的表现形式做出来。但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不足之处:比如很多京剧的表演细节,也许通过电视镜头表现出来不舒服,但那些都是先人们毕生舞台表演的经验总结和精华所在,贸然地删掉它们很不理智。”

刘连群认为最好的方法是,“不仅要做加、减法,还要学会乘法”,解释出来便是在适当的保留、增加内容的基础上打乱原先的格局,重新组合,才能使艺术质量成倍地增长。

“我们要对得起先人的遗产”

在谈到我国经典剧目的发扬、保护时,刘连群忧心忡忡地表示:“我们要对得起先人的遗产,发扬他们的艺术魅力,不能让国粹毁在我们这一代手里。”他认为时下我们对待传统经典剧目的态度既不能原封不动,也不能随心所欲,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首先要珍惜、尊重前辈宝贵的艺术遗产,因为我们还没有把传统剧目放到今天,并转换成另外一种艺术形式,就是为了使它的艺术魅力能得到更好的展现,就要有所改变、完善、创造。只有这样,才能把民族戏曲的艺术精髓在现代社会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戏曲终究要走向电视”

虽然在传统戏曲电视化的进程中有一些小小的分歧,但刘连群坚定地相信戏曲是终究要走向电视的。

他指出,虽然两种艺术形式间会有相互制约、排斥的因素,但以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戏曲走出舞台而走进荧屏是大势所趋的必然结果,他举例说:“火爆的全国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全国票友电视大奖赛、经典剧目的‘音配像’工作,以及戏曲化的影视作品的推广普及已经完全说明了戏曲、电视的联姻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对于前景,刘连群踌躇满志地告诉记者:“戏曲与影视结合的路还很长,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探索的路也很长,我将用毕生的精力‘上下而求索’。”(新报见习记者翟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