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来,围绕着10月22日央视戏曲频道现场直播的湖北省京剧团张慧芳主演的《谢瑶环》,中京论坛这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广大的戏迷观众,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其关注程度超过了以往。明眼人一看便知,张慧芳的这出《谢瑶环》是跟李维康老师学的。而争论的焦点也就是张慧芳的这出戏应该跟谁学,很多人都认为,张慧芳应该跟杜近芳老师学。我倒认为,这出戏,张慧芳没必要学!
我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中,提到了老艺术家杜近芳,提到了老艺术家刘秀荣和李维康,这三位艺术家,都曾或多或少的受教于通天教主王瑶卿老先生,从老先生那学到了丰厚的传统表演技法和大量的传统骨子老戏,可以说她们是京剧旦角艺术的主流、是京剧旦角艺术的正统。年轻的京剧演员向这些老京剧艺术家们学什么,京剧艺术又向年轻的京剧演员传承什么,难道是杜近芳老师的“杜八出”,难道是刘秀荣老师的《沉海记》《碧波潭》,难道是李维康老师的《宝莲灯》《李清照》,我这么说,不是在有意的点低三位京剧艺术家的成就,三位艺术家为京剧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我是说如果京剧艺术这样传承的话,谁还理会那些久演不衰,百看不厌,具有极高的保留价值和欣赏价值的传统骨子老戏呢。杜近芳老师的《十三妹》《佘赛花》传授给谁,刘秀荣老师的《珍珠烈火旗》《虹霓关》传授给谁,李维康老师的《大、探、二》《四郎探母》传授给谁?话虽说得不大好听,虽有些激烈,但事实确是如此,很多的传统经典老戏不就是在这样的传承过程中频临失传或是已经失传了吗,难道这还不够引起我们对传统经典老戏的高度重视吗!
当一位年轻的京剧演员,比方说张慧芳,从老艺术家那里学到了丰厚的传统表演技法和大量的传统骨子老戏,在经过频繁的舞台实践之后,艺术造诣和艺术鉴赏力必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再接到向《谢瑶环》这样的本子,自然就会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自然就会融会贯通,取长补短。当年的杜近芳老师,不就是这样创造了谢瑶环这个艺术形象的吗,而童芷苓,关肃霜,以至于后来的李维康、李胜素,不都是这样在杜近芳老师的基础上,凭着自己多年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积累,又赋予了谢瑶环这个艺术形象更加丰满的艺术风格和更加丰富的艺术特色的吗。
说到《谢瑶环》,那天的直播我也看了,张慧芳演得不错,唱得不错,实际上《谢瑶环》这出戏也是不错。原本没打算参加讨论,只想“袖手旁观在壁上瞧”,就没想“在人前逞骄傲”,看到大家讨论的这么热烈,我也就坐不住了,参与了进来。也许自己的观点不够准确,也许今天的年轻演员们并不像我所想象的,而是会戏颇多,有深厚的舞台经验和表演功力。不过,我觉得,通过大家这么热烈的讨论,不论是对张慧芳本人还是湖北省京剧团都是件好事,既扩大了宣传,又增大了影响。有了这一次的口碑,等日后张慧芳率领着湖北省京剧团再度进京,一定会受到京城戏迷观众更加热情、更加热烈的欢迎。

本贴由青龙桥于2005年10月28日14:11:00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