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6日,被誉为“马派第一传人”的张学津将在其“舞台生活50周年纪念演出”中登台亮相,在长安大戏院演出马连良先生的两出代表作《四进士》、《赵氏孤儿》。
今年61岁的张学津是著名青衣张君秋先生的长子,受其父影响,有幼酷爱京剧,但并未承父衣钵,而是主攻老生行当,在北京戏校师从余派老生王少楼先生,因其天资聪颖习艺刻苦,在学校期间即是“科里红”,与同学李崇善及中国戏校的孙岳、冯志孝并称为当时的“四小须生”。
60年代初张学津拜马连良为师,深得马派真传,不仅在马连良先生指导下演出了大量马派名剧,而且在现代戏《箭杆河边》中饰演村党支书老庆奎,创造了著名的反二黄唱段“劝癞子”,一时风靡全国,被戏迷争相传唱。“文革”时期,传统戏遭禁,张学津被调到上海京剧院《智取威虎山》剧组担任童祥苓的B角,十年间未能尽展才艺。“文革”结束后调回北京京剧院,在当年与马连良长期同台的周和桐、谭元寿、马长礼、高宝贤、郭元祥、张韵斌等名家的提携下恢复上演了一批马派代表剧目,并与李万春、袁世海、厉慧良、方荣翔、孙岳、叶少兰等著名艺术家广泛合作,其艺与日俱增,成为世所公认的马派最佳传人。
在张学津主演的马派戏中,以《三娘教子》和《赵氏孤儿》最得马派神韵,在这两出戏中,张学津的唱腔念白、做表气质以及台风,无不酷肖马连良,给人以“马连良复生”的感觉。论嗓音本质,张学津与马连良并无相似之处,马连良阔口满音、宽厚圆润,而张学津则是清澈爽脆、亮音十足,但张学津能够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化”马连良“为己有”,在像与不像之间追求神似,把观众带入了马派艺术的独特境界之中。
在这次“张学津舞台生活50周年纪念演出”中,张学津将与花脸名家尚长荣、叶(盛兰)派小生叶少兰、张(君秋)派青衣王蓉蓉等合作《四进士》,这是近年来京剧舞台上少见的强大阵容,听戏听角儿,戏迷可以大饱眼福、过足戏瘾。《赵氏孤儿》是马连良晚年代表作,剧中唱念做表繁重,要求演员具备全面扎实的基本功。此次演出,除裘(盛戎)派花脸李长春以及王蓉蓉等名角助演外,张学津将与四位青年老生朱强、张克、范永亮、王珮瑜分饰剧中主角程婴,这也真是别开生面:在这四位青年老生中,除朱强拜张学津为师专宗马派外,张克学杨(宝森)派,范永亮、王珮瑜均是标准的余(叔岩)派,三大老生流派汇集一戏,这种演法颇有新意;其实若细论,这也算是见怪不怪:因为《赵氏孤儿》中“公堂”一折(原为《搜孤救孤》中的一折)本来就是余叔岩、杨宝森的招牌戏,余、杨一脉相承,余、马同宗谭(鑫培)派,后来“分道扬镳”,今日后学者们又“殊途同归”,堪称梨园一段佳话。
(摘自 《中国演员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