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梅先生早已在后台化装完毕。化装师正要准备给他贴片子包头,却找不到梅先生了,原来梅先生站在鼓师后面欣赏唐演出的《刀劈三关》雷万春唱“观药酒”那一段反二簧原板呢!化装师找到梅先生,敦请他去扮戏,梅先生连声应答道:“知道了,等我把这场戏看完了就去。”刚毅老师告诉我,那次天津演出,梅、唐合演了全部《法门寺》,戏报上曾刊登,特约唐先生演双出。前边《独木关》唐饰演薛仁贵;后饰演《法门寺》的赵廉,梅先生饰演宋巧姣。天津的观众对唐的艺术大加赞赏。事后梅先生常对同他一起合作过的同事说:唐先生虽然不是京派演员,但是台上的戏演得很讲究、很规矩,沉稳,大方。他的表演,都有独到的地方,艺术贵在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梅、唐在天津的合作演出,使无数戏迷和观众折服,就连外地梨园同行也都纷纷赶往津门,观看梅、唐的精彩演出。当人们在赞赏,梅、唐的高超技艺时,不约而同的都说:“梅、唐二位艺术大师,应该合演一出整本戏,才真正过瘾。谁不知道《霸王别姬》是梅先生的杰作之魁,若能由唐韵笙扮演霸王可算得自杨小楼、金少山之后第三位霸王了。”
在梅先生的授意下,梅家管事李春林,找到唐先生的弟弟唐斌贤(唐家管事的),斌贤把此事转告家兄唐韵笙,唐说:“这事我早有耳闻,咱可不能随意应允,这里面关系到别人的事儿。”李春林见斌贤没有回音,即同梅先生谈:“梅先生,看来这件事非您梅老板出面了。”于是梅先生亲自出面宴请唐老将。酒过三巡,在梅、唐双双举杯畅饮之际,梅先生兴致勃勃地站起身来对唐说:“唐先生,咱弟兄俩这次天津合作演出很愉快。贤弟,咱哥俩再合演一出《别姬》,请您出演霸王怎么样?”梅、唐二杯相对,双目对视,顷刻间鸦雀无声,同桌的嘉宾、同行们也都静静的期盼着唐的回答。此时,老将唐韵笙却腼腆起来,思索片刻,歉意地笑了,回答说:“谢谢梅大爷对我的提携,和您同台共艺是我的荣幸,可是请原谅,一.我没有这出戏,二.自杨小楼、金少山先生以后一直是刘(连荣)陪您演霸王,而且演得很好,如果这次换我表演,我觉得在情义上不好讲,咱俩合作是一时,您们合作是几十年,梅先生您说呢?”噢……梅先生笑盈盈的望着唐先生,若有所悟地频频点头说:“是这个关系,贤弟说的在理。”接着又提高声音称赞道:“唐先生不仅艺高,德更高。干!”同桌好友们也都起身举杯。
宴罢各归寓所,唐斌贤不解地对家兄说:“今天这档事,你做的不对,梅先生亲自出面,请您出演霸王,这是众人所望,您这样做,多伤梅先生的面子啊。”唐即说:“这里边的事你不知道,人家刘连荣先生,每次陪梅先生演出霸王,梅先生都给他双倍戏份,咱们要陪梅先生演霸王,岂不等于夺了人家的饭碗。我能演吗?我相信梅先生,他不是一般人,会理解我的。”此事很快传开,同行和戏迷们都称赞唐韵笙尊重同行,不争名的艺德。当刘连荣得知此事后,伸出拇指连声称道:唐先生真是好样的,咱们戏班的没有不服他的,我刘连荣更是敬佩不已。梅先生突然因患感冒,不能在天津演出了,临走前同唐讲:“唐贤弟,咱哥俩此次津门合作演出,非常高兴。我因患病不能再演了。我已同戏院经理谈了,留您在中国大戏院继续演出,我了解您的能力,我希望有机会咱哥俩北京再见。”
1986年,我随沈阳京剧院二团赴天津演关羽戏《千里走单骑》,著名京剧武生杨麟玉先生(王立军、蔡文杰的老师),对我讲:我和我的学生昨晚都去看了您演出的老爷戏。我的学生问我:汪先生这个老爷戏演出的风格怎么同别人的不一样?我告诉他们,这是“关外唐”的风格,独成一派。杨老师回忆起1950年梅、唐在天津那次合作演出。梅先生因病停演了,改由唐先生挑大轴演出,上座率继续满堂。谁敢接梅先生的坑啊(位置)?过去也有些名演员遇到过这种情况,都让过几天后再接着演出。只有唐先生才有这个能力。那时唐先生演了很多功夫过硬的重头戏。他演出的“三逼宫”,是最受欢迎。这组剧目他曾连演十几场。《白逼宫》(即《逍遥津》)他饰演汉献帝,那时唐先生的嗓子是最佳时期,一句“父子们在宫中伤心落泪”,闷帘倒板,就是三个好。在《黄逼宫》中他又饰曹丕,在《红逼宫》他改饰花脸司马师,完全没有一点王帽老生的痕迹。干净有神的脸谱,漂亮的扮相,穿着唐派独有的绣金云肩红蟒。太子盔佩戴两根雉鸡翎子,脚登三寸半的厚底靴,嘴上带了一口又长又亮的头发黑满,在髯口(胡须)左侧有长长的一缕红粉绒线,代表司马师左脸额上的肉瘤流下来的浓血。剧中司马师最后有三笑,唐先生在这三笑的最后一笑中,加了一个花脸行常用的哇呀……声音由低经中、高三个音阶达到最高时,又引出哈……的笑声来。台下观众长时间的叫好声和鼓掌声,震耳欲聋。这一绝技那真称得是空前绝后,无一人不为之倾倒。唐的成功演出,让津门的广大戏迷们,可谓过足了戏瘾。但也为此次没有亲眼看到“关外唐”的“霸王”,总是耿耿于怀。一向好称懂戏,热情、爱挑剔的天津戏迷们自豪地称:咱们曾登上过老戏楼看过京剧鼻祖“力拔山兮”的杨(小楼)霸王,也曾跋山涉水仰望过“气盖世”的金(少山)霸王。而这次没有看到关东伶王、唐老将的楚项羽,真可谓“虞兮虞兮奈若何?”了。唐为满足天津观众的恳求,渴望,改在另一剧场,与初露头角年仅二十几岁的杨荣环合演了全部《楚汉相争》。虞姬由杨荣环饰演,唐前饰"别姬"的项羽,后饰"未央宫斩韩信"的韩信。终于满足了戏迷们的热望。
建国后戏改工作开始,京、津、沪及全国各大城市相继成立了国家剧院、团。各省会都以大额工资,优厚的待遇抢人才建团,以梅兰芳剧团为首建立了北京京剧院。以周信芳为首建立了上海京剧院,以杨宝森、厉慧良为首建立了天津市京剧团。据沈阳市文化局副局长克里回忆说:“当时的沈阳文化局局长施展对我讲:我们东北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关外唐"留在沈阳,否则我们在全国京剧丛林中,就没有立身之地,更无力与人家外省市相竞争。”
唐韵笙舍弃了中国京剧院,上海京剧院,云南京剧院的优厚条件的邀请,毅然决定回归东北扎根沈阳。
这位有着战略眼光的沈阳文化局局长施展,指示克里代表政府同唐洽谈,以一座楼房,一辆轿车,月薪3600元工资的优厚待遇,把这位东北伶王,关外唐(韵笙)留在沈阳。
唐韵笙深知国家刚刚建立,困难多,他同克里副局长谈:楼房、汽车全免,留给国家用,他住进了一套平房宿舍,只拿了3600元钱的工资。于1954年参加了国营沈阳市京剧团。
1955年春季,周信芳先生率上海京剧院来沈阳巡回演出。上海的领导在沈阳市的领导陪同下,去唐宅拜访了唐先生,而后唐回访周信芳先生。据同行者讲,唐先生一走进宾馆前厅,上海京剧院的同仁就报告了周信芳先生。周先生在屋内没穿上衣,一听说唐先生来访,连忙回手拿上衣,一边急着下楼,一边穿上衣,口里不住地高喊着:“唐先生,唐贤弟”,这两位南、北大艺术家见面的情景,十分感人,周唐二位热情握手,畅谈昔日同仁之友情。
1959年成立了沈阳京剧院,唐韵笙先生被任命为第一副院长。
1960年由唐韵笙领衔率团晋京演出,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等一些名人闻讯和有关文化部门的领导一起,都到东站迎接了这位关外唐(韵笙),梅先生由于开会,不能脱身,特派秘书代表他去迎接,欢迎唐先生来北京演出,首场演出于北京护国寺的“人民剧场”。那晚上大轴戏是唐先生的《古城会》。北京各界名人,学者,艺术家及天津、河北一些名演员也都购票看唐的演出,盛况空前。演出结束时,长时间的谢幕鼓掌声经久不息,以梅先生为首的各界名人纷纷上台,同唐先生握手,祝贺演出成功。并合影留念,后又经文化部推荐,唐又进中南海为中央领导演出。习仲勋代表党中央领导上台接见了唐韵笙,一起合影留念。
1961年8月,巨星陨落,中国一代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因患突发性心脏病,不幸与世长辞。噩耗传到沈阳,唐韵笙先生三天没出屋,寡言少语,昼夜不眠,在室内走来踱去,一支接一支的吸着烟,唉声叹气,长叹不已。他脑海里一幕一幕回忆着昔年他与梅先生同台合作演出的那些日日夜夜。据唐夫人回忆讲:唐先生为梅先生的不幸逝世,那些天来他茶饭不思,总是沉着脸。当时我劝他: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要过于悲伤啊。他说:梅先生的为人太好了,他是我们京剧界在政府里的代言人啊!他走了又有谁能替代的了呀。
自此以后,唐先生也很少演出了,开始整理自己一生中创编的那些剧本,着手写自己的回忆录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已接到通知,开始着手拍摄唐派戏曲艺术记录片《闹朝扑犬》、《夜走麦城》。长影的导演也亲自来沈阳同唐先生商谈如何分镜头、分写电影剧本。1966年,不料一场浩劫开始了,唐韵笙因心脏病住进了医院。不几天,又因唐是“三名三高”,“反动”艺术权威,被赶出了医院,有一天,一群造反派冲进了他的家,闯进了他的书房,造反派喊着造反有理的口号,烧掉了他几十年呕心沥血积累起来的四大多包剧本、提纲、剧照、名人字画、唱片等资料。他望着熊熊烈火,咬着牙关,不住地叨念着:烧了我的心血呀,烧了我的心血呀。唐韵笙终因常年过度郁闷伤怀,急发心肌梗塞殒命。一代关东伶王,关外唐,唐才子,唐秀才,唐列国,唐圣人,悄然辞世。
粉碎“四人帮”后,唐韵笙被恢复了名誉,1978年,有关部门为他举行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深情缅怀这位人民喜爱的一代京剧大师。
(摘自 《中国戏剧》杂志 2003.10)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