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火丁:观众喜欢是我的首选
为庆祝建党85周年,河南省京剧院邀请中国京剧院张火丁戏剧工作室于6月29日至7月1日在省人民会堂演出大型传统剧目《梁祝》、《锁麟囊》及大型现代戏《江姐》。此次演出引起了戏迷的极大兴趣,应读者的要求,记者专程赴京采访了正在中国京剧院进行紧张排练的青年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
排练也动情垂泪
尽管是排练,张火丁却非常投入。长长的水袖,舞出一个古代奇女子悲凉的心情。
为了到河南演出,张火丁戏剧工作室的艺术家们冒着酷暑已经排练了10多天,20日上午,是来河南前的最后一次“响排”。
记者赶到中国京剧院小排练厅的时候,正在排练张火丁自导自演的新剧《梁祝》中的一折“哭坟”。乐队叮叮当当地敲着,没戏的演员在周围或坐或站,张火丁没有化妆,外面套件长长的戏装,脚上还穿着绣花鞋。
尽管是排练,张火丁却非常投入。长长的水袖,舞出一个古代奇女子悲凉的心情。扶着桌子唱得凄凄婉婉,动情时真的流下了泪。不唱时长袖曳地,显得孤独而无助。有人说她的水袖会说话,流水般的水袖,入骨的表演,一颦一笑,透出几分淡雅。在看她的每一折戏时,有一种感觉,要屏住呼吸。看来这个人真是张火丁的知音了。
一段排练下来,张火丁慢慢地走到一边,坐下拭泪、喝水,然后静静地看着其他演员排练。她的脚旁放着两双鞋,一双绿黑相间的厚底靴,一双白色的皮鞋,加上她脚上的绣花鞋,三双鞋带着她在剧中小生、旦角和现实艺术家三个角色之间不停地切换。
赴京采访前,有人告诉记者,张火丁不善言谈,是有名的“冷美人”。还举例说,央视戏曲频道“名家访谈”节目采访的第一个艺术家就是张火丁,那一期节目名叫“程派冷艳张火丁”。面对主持人白燕升的采访,她几乎是“问一句答一句”,就连当白燕升接通了张火丁的老师电话要她说几句话时,她也只问了一句“老师您好”,说了一句“回头我给你打电话”,就再无下文了。
排练到11点半结束,演职员们三三两两地离开了。
脱去戏装的张火丁来到记者面前接受采访,并且很随意地将椅子挪得更近一点,说:“我的声音小。”
面前的这位“角儿”,在舞台和荧屏上总是盛妆艳容锦冠华服。眼前的她,永远是后拢的直发,清瘦,说话声音细细的,自成一派端庄清丽,娴雅文静。那双美目宛如一泓秋水,深幽澄澈平和恬淡,这样的神情真是一道难觅的风景。看多了女演员的粉饰矫情,张火丁恰恰少了浓厚的表演意识,也许正是这种特立独行的气质与做派才有她今天的成功吧。
乐意和河南合作
我们合作非常愉快。河南人非常朴实厚道,很勤奋也很能吃苦,我们可以相互激励。
张火丁戏剧工作室为什么要和河南省京剧院合作,在郑州演出《梁祝》、《锁麟囊》、《江姐》三出风格不同的大戏呢?张火丁说:“算上这次我是第三次到河南演出,和河南省京剧院合作也有好几年了——我的戏剧工作室试运行的时候就开始合作。我们带一些主要演员去,河南省京剧院进行配合。我们一起合作去过东北、山东沿海等城市演出。这次在郑州的演出我们工作室去60多人,河南省京剧院要参加40多人。工作室和地方院团合作的目的就是互相带动、互相提携。除了河南省京剧院外,我们还和别的省市合作过,和河南合作最多,时间也最长。开始是因为我们的演出经理曾在河南省京剧团工作,有一种感情在里面,后来是越合作越愉快。河南人非常朴实厚道,很勤奋也很能吃苦,我们可以相互激励。开始合作时,河南还是京剧团,现在是京剧院了,看来我们的合作还是有成效的。”
记者问她到河南演出有没有压力,张火丁说:“我第一次去河南演出的时候有压力。有人对我说河南的地方戏很多,观众很喜欢听豫剧,京剧去了不知会怎样。后来去演出,发现不是那回事,观众也非常喜欢京剧,演出现场效果很好。”
作为中国京剧院的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种尝试,几年下来,有什么感触呢?张火丁沉思了一下说:“在国字号剧团里成立工作室压力是很大的,因为我们这个工作室带有试验田的性质。不过我们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演大戏的机会。”(首席记者
张体义)
(摘自 《大河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