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群谈京剧在天津的传承发展
今年是天津艺术学校成立50周年,日前,戏剧评论家刘连群高兴地向本报记者说,这是学校的喜事,也应该是天津这座文化城市的一个节日。天津艺术学校培养了如此多的人才,桃李满天下,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全国瞩目的贡献,为天津争了光,实在可喜可贺!
刘连群意味深长地说, 当年艺术学校的成立,在天津传统戏曲的教育史上写下了历史性转折的一笔———从戏曲码头到培养人才的摇篮。1956年,开始有了一个国办的、成批量的、正规的培养艺术人才的园地,而且一办就是50年,一批又一批的大量人才从这里涌出,它的起点也比较高,杭子和、杨荣环等大家在校任教,厉慧良、杨宝森等大家在天津扎根落脚,促成了天津市文化城市一个功能性的革命的进展,学校大庆,也应是城市文化的节日。
刘连群认为,天津艺术学校出的人才最多,原因大致有三:传统戏曲,在当代最大的任务就是传承,一个是规律,一个是规矩。多年来,艺术学校按照戏曲是艺术的传承规律办学,为学生打下很深的基本功;第二是有一支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的教师队伍,名师加明师,一代一代的老中青教师和在职演员,教课和演出都有丰富的经验,加强了教师的力量;天津的大环境好,在这片戏曲热土上,戏曲人才得以茁壮成长,在各种时尚艺术包围的今天,家长们乐于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学校来,还有很多观众,锲而不舍地追随着戏曲,领导们的高度重视,许多大艺术家的传人现在还活跃在舞台上和教师队伍中,这都天津市整体文化的体现。
刘连群说,经过50年的耕耘,天津艺校正在从艺术家的摇篮向艺术基地转型,天津成为人才、创作、演出市场,全方位的城市。回顾以往,展望未来,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坚持发扬好的艺术传承,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特别是传统的文化的传承,只有高水平的传承,才是充满活力,充满魅力的,才能沿续前辈艺术家的事业。继续提高办学水平,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期待着一代一代的人才出现,形成完整的艺术人才梯形结构。(记者
何树青)
(摘自 《今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