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湿冷,不锈钢的盆子上面也结着一层水雾,只好早早的打开空调,去去湿气,屋子里面暖和了,人就不想动弹,于是歪在床上,顺手拿起一本书来,章怡和的《伶人往事》。

看到这书,倒想起许多事情,当初有网友将该书片段贴于论坛之上,随意看看,当看到说杨宝忠与杨宝森是亲兄弟,便全没了兴趣,我这个人死心眼,看书总是不能忍受错误,说起来这个习惯也不好,未免有些求全责备。

一日,撕边一锣先生给我电话,言道正在书店,有《伶人往事》出售,问我是否需要,我当即回答不用,撕边先生问为什么,我说,“书中有硬伤嘛”,撕边先生说,“是啊,人家说了,是给不看戏的人看的嘛。”我嘿然一笑,也就罢了。

后来与家母闲谈此事,家母却斩钉截铁的对我说,“你不要我要!”母命难违,只好跑去书店买来,恭敬奉上。待得家母看完,也随意拿来翻看,一看之下,感觉却挺不错。

我是个懒人,喜欢歪在床上看书,常有人说,网上什么书都有,还有必要买书吗?我不喜欢在网上看书,我喜欢抱着书的感觉,怎么说呢,踏实!

《伶人往事》一书确实有不少硬伤,但文笔流畅,有些地方虽然是引用他人文章,被引用的文章也是好文,读起来的也蛮舒服,想起当初竟然拒绝撕边一锣先生的好意,真有些啼笑皆非,后有朋友言道,10元即可买到盗版,我却不以为然,买正版,也算对得起这书。

我认为这书可看,完全是因为文字的魅力。

又想起另外一件事情,百家讲坛热播易中天品三国,看了几集,感觉倒像个说评书的,后来出书,被炒得沸沸扬扬,7月底,闻听易中天在北京西单签名售书,于是请北京的朋友代购,朋友倒也够意思,起了个大早,挤了一上午,给我买来一本寄来,朋友恨天怨地的对我说,“我这么折腾买这玩意,值吗?”

拿到书,看了两页,便弃置一旁,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好好看这本书了,倒是难为朋友为了我费那般周折。

中国的文字,延续几千年,从“思无邪”的诗经,到五四后的白话文,无不遵从着惜字如金的金科玉律,吕不韦千金买字,虽然是作给他那个当国君的儿子看的,不过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古人的文章对字的斟酌是很下功夫的,五四后倡导白话文,如鲁迅先生的作品,难以增减一字,张爱玲则更有“字如笆斗大”的感言。

文字的魅力在于给人以享受,中国的文化,讲究以文而化,以文字为教化工具,而流传千古的文章无一不是言简意赅,琅琅上口,逻辑严密,而易氏之品三国,在讲坛中用“引车卖浆者流之言”的口语无可厚非,而一旦交付印刷,成为读者手中之物,还保持口语原貌,实在是不可取。

忽然想起论坛元老鹧鸪天先生,酷爱巴尔扎克,以及《瓦尔登湖》,我不怎么喜欢译作,原因就在于再无如傅雷先生那般的译者了,不过手头一本傅雷先生所译的巴尔扎克的《幻灭》,却是难得的,至于《瓦尔登湖》, 我一直没有看到很好的译本,所以草草看过,并未好好体味,我喜欢好文字,文字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我看书的取舍。

到此为止,我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可能有点词不达意了,不过好在意不在教化,也不会出版印刷,权做饭后胡言吧。

记得中学的时候,我超级不喜欢一位物理老师,原因是他口齿不清,逻辑混乱,结果也弄得我不再喜欢物理课,后来换了老师,还是不成,物理成绩一直就不好,直到大学才有所改观,当时以为是我自己的问题,后来一位教育学家说,学生很容易因为老师的原因喜欢或者厌恶某门功课,至此我才相信,我并不那么个别,还有不少同类存在呢!

绕来绕去还是回到文章上(以前火捻子先生说我绕,看来这个毛病真是有点根深蒂固),文章若要行教化之功,最低的要求便是文字通顺,用词妥当,惜字如金,使得读者心情愉快,乐于接受,就算其中的内容细节稍有差池(如伶人往事)也不会令人生厌。

论坛上为氍毹梦痕先生的帖子争执不休,说起来也很简单,一位从艺的朋友对我说,艺人们能写出几句三角猫的文章已经不容易了,这个我完全理解,如许多德高望重的老艺人,开口便说自己没文化,袁世海先生的回忆录也是根据口授整理,老先生们多少明白,艺人玩笔杆子玩不出什么名堂来,找人整理代笔当为明智。

从这个方面来说,对于氍毹梦痕先生网文中存在的各种错误,我是十分理解的。

只是这文章既然是写给人看的,还是应该令读者愉快吧,氍毹梦痕先生文中讲述的许多汉皋梨园旧事,很有价值,也非常耐人寻味,只是需得有耐心去读。

前面说过,我是喜欢好文字的,而氍毹梦痕先生的帖子却令我无可奈何,一方面希望了解那些梨园旧事,另一方面却必须面对糟糕透顶的文字。

这不仅仅是繁体字的问题,我是从小就读繁体字的,小学时代读的三国演义乃是先祖遗留,竖行蝇头小楷,全是繁体,读起来全无困难,可是读梦痕先生之大作,却读得我晕头转向,经常为那些晦涩的文字,倒通不通的句型而头疼,每次都得下大力气,用极大的耐心去读。

我想,论坛上的其他朋友未必有我这般的耐心,看到那些文字只能敬而远之,稍有耐心者,读完以后心中未免也会有些气恼,何况梦痕先生将旧贴屡次重复贴于论坛之上,不仅仅不能起教化之功,反而令读者心生厌倦,对梦痕先生厌倦倒是不要紧,若因此而对汉皋京剧前辈产生逆反心理,就实在可悲之极了。
一句话,文字不能令人生厌。

有魅力的文字自然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令人生厌的文字则只能引起人们的反感,不但达不到自己期望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在此给氍毹梦痕先生一点建议:(以下言语是给氍毹梦痕先生的,因此改称谓为“您”)

首先,希望您继续讲述汉皋菊坛旧事。

第二,希望您不要再用那种半文言半白话的文字了,说白了,您还不具备驾驭那种文字的能力,还是用最通俗的语言写出来,哪怕是用小学生作文语言写也没关系,好歹闹个清楚明白,不拗口。

第三,您如果真的坚持用繁体字,也没有什么,相信论坛诸位网友也不见得不能识别,但是请您注意段落划分,把逻辑理顺了,可读性就能大大增加,另外,繁体字最好还是用竖排,那样看起来会比较方便,我手头一本台湾出版的《宋美龄传》,竖排排版,入眼美观,您是学京戏出身的,当比我更加清楚亮相的重要,人家说小谭票价1块,亮相就值8毛,您说是也不是?

第四,建议您评论当今演员的时候,还是看看诸网友的反应,您是内行,我们都是戏迷,可能在您眼里就是棒槌,但是,演员演戏是演给戏迷看的,不是演给内行看的,您说对不对?您文中刻意对立南派北派,不仅不能达到弘扬南派之目的,反而令读者生厌,教化也得讲方法,如这般一味蛮干,到令我想起“大革文化命”(侯宝林语)时代,满街高唱“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演唱者跺脚振臂,大呼小叫,跟吵架没两样,可是这般叫嚷,最终还是被全面否定,有什么意思呢。前者百家讲坛毛佩绮教授讲明成祖朱棣的身世,有一句话倒是很有意思,大意是,朱棣成天叫嚷他是马皇后所生,正好说明他不是,道理很简单,谁会整天对着别人说:“我是我妈的儿子!”

第五,谈戏论艺本是京剧论坛的主题,但是与网友的交流需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您对网友给您的褒奖之词往往回复极快,而对于不同见解则不给予任何解释,一味强调自己的“诤言”,让人感觉您缺乏交流的诚意,就算您是到论坛来开堂授课,那也需解答学生的不同意见吧。

以上之言,如有得罪,您多包涵,论坛和谐,在于众人支持,网友之间以诚相待,坦诚交流,才能使论坛欣欣向荣!

本贴由看水流舟于2006年12月23日10:54:05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