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马,言都曾以正宗谭派自称,而且他们早年的唱片,谭味都很足。 余是谭加韵,言是谭加唱腔,马是谭加甜润。
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继承了谭造魔的功夫,可谓正宗谭门弟子。 可是到了他们的弟子,只注重他们的特色,而不是从基本入手而发展。余门弟子个个重韵, 言门妖腔妖调,而学马的更可爱,居然学起大舌头来(我个人不认为马是大舌头)。而且一代比一代的谭味少,从刘曾复到杜鹏,从张少楼到言兴朋,张学津到nobody。
马的丹田发音,很有王凤卿的味道,加上鼻腔,脑门共鸣才使观众觉得发音吐字特别轻松,从而才形成马派的基础。但张学津的运气发音就差远了,只是形似而非神似,朱就更差了,(91年焚绵山还不错),太紧张,一张脸紧崩着,跟马派背道而驰。
从言的取帅印到张少楼的取帅印再到现在的兴朋,谭味越来越少,妖腔越来越多。兴朋的发音吐字好像没一个字是喷出来的,和老言早期唱片相比,正好相反。
把余的唱片和谭的相比再把余的和刘曾复的比,然后问问自己,如果余谭之别可以创余派的话,刘是余派吗,或者说余叔岩算余派吗(如果刘是余派正宗)。
把余与杨宝森的放一起,杨的谭味也不足,说他是余派正宗,亏刘老说得出口。不过个人觉得杨早年好过晚年,早年的唱还有余的灵气,晚年太过玩深沉,憋得慌,而嗓音不仅没高音,中音也没有。不过尊重艺术家的理解与创造。
京剧乃至艺术界,学界都有一种推崇正宗的风气,个人认为十分危险。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孔孟到再无一家思想形成,可谓前车之鉴。如谭依随长庚,马言余依谭,则哪来流派纷呈的黄金时代,只有在基础上自由发展,而不要一招一式一个眼神都学老师(耿学刘),才有前途。
另外49年以后,好像不止京剧没什么发展,曹禺,老舍,等等的创造细胞好像都完蛋了,艺术有了领导好像孙悟空上了紧箍咒,只能说这样了。
本贴由盘古于2000年8月23日13:48:21在〖原中华戏曲新闻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