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前絮语:拙文是笔者在庚辰年正月初一正式看过迟小秋的后才产生饶舌的欲望而提笔草就的.写完之后才觉得拙文并没有登报发表的资格和价值,但至今笔者仍觉得拙文中的一些观点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假大空话,索性不知自爱的"发表"在"网"上,以满足笔者的虚荣心,仅供同好者赏玩.
由国家一级演员,沈阳京剧院主演迟小秋,顾景荣主演等主演的全本京剧(四郎探母)终于在新世纪农历庚辰年正月初一晚上在辽宁中华剧场与广大得辽沈观众见面了.迟小秋师从程砚秋大师嫡传弟子王吟秋先生,是公认的程派弟子中较为优秀和出色的一个,然而在平时演惯了(观众也看惯了)"程派"青衣的她此次决定程大师早年曾上演的(四郎探母)无疑受了社会各界广泛与备致的关注.
观看小秋在全部(探母)中"坐宫","盗令","交令"和"回令"这四场戏,小秋给包括笔者在内的广大观众的直感是:该戏的铁镜公主素以"梅派","张派"多见,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以被普遍接受的上述大众化公主所占据,应该说 铁镜公主该是什麽样,观众已经有了"谱儿"而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和模式化的欣赏习惯,但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小秋演的"程派"公主无论在唱,念还是做,表等方面非但没有给人以"大块文章""太离谱儿"等不为人所接受的感觉,相反普遍认为小秋的铁镜也并不比别人的"弱",这一点从当晚演出的热烈,火爆的剧场效果便能轻而易举的得到证实.同时也充分证明了迟小秋此次排演"程派"探母在塑造人物和实践演出中取得了双项的胜利和成功.
众所周知:探母中的铁镜公主属"花衫"行活泼俏皮是剧情和行当赋予人物的突出特点;而程大师那幽婉含蓄的唱腔特色所塑造的众多鲜活的旧时代社会底层受压迫欺辱的妇女形象则决定青衣是适合程派人物和剧情的行当, 素来念韵白的青衣要一反常规"质变"地换念京白,又要有别于其他流派风格,这恐怕是小秋表现塑造铁镜公主和观众分别遇到的课题和首要感性问题.然而实现担心这个问题处理不恰当的观众(包括笔者在内)通过小秋在演出中的念白的处理便打消了原有的顾虑.诚然从语速上看小秋的京白确实比其他流派的公主节奏慢,虽然不及梅张等派念来活泼,但却可喜保证京白自然流畅,字正腔圆与悦耳动听的最大特点,从而让观众可以明显的感知道小秋是在以端庄,大方,温柔,稳重这种迥然不同的情趣和格调来给独特风格的程派公主定位的.除此以外,这种赋予个性的念白佐以小秋根据太老师传世的(四郎探母)坐宫中"四猜"的音像资料为法帖,王吟秋先生亲授的那错落,含蓄,优美,动听的程派唱腔形成了一个全面统一的风格系统,这是的小秋的唱念在整体上给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却又深深的蕴含着一种浓郁的具有古色古香及古朴,典雅的韵味与气息.
小秋塑造的铁镜公主并不是靠优厚的天赋条件仅在唱念上下功夫而单元化的得到观众的认可,而是同样在做表等诸多方面,以真正无声的实力向观众展示来得到观众的齐口称赞.比如小秋在"盗令"一场上场后和下场前演唱"见了母后把驾参""谢罢母后金批箭"两句时采用的既是近年来舞台上较为少见的处理,却又是演员控制形体功夫所在的"节骨眼儿",同时也是真正不打折扣的传统演法,记载上诉两句起唱开始,结束完毕这并非瞬时的时间里分别完成两个以匀称,缓慢速度来控制从下蹲到再次站起的整个"番邦大礼"(与前辈坤伶童芷苓在1988年上海梅派大会中演出(探母)此处处理相同).原本一蹲一起并非难事,但这里难就难在身着紧身的红旗蟒,脚踏花盆底又要胜任长时间的缓慢匀速控制蹲起上,故而现在演出大都因为吃力而不能"藏拙"省去,我想此处小秋能克服阻力追本溯源还其原貌,不是在单纯的展现着自己的某项特长,应该说在看到了小秋大"跪安"的同时看到了她对于传统戏演法挖掘和对待的端正和诚恳的态度.
或许大家都又一个相同的疑问:此次作为一个优秀的程派青年青衣演员为什麽不去演大家耳熟能详相对报靠,稳妥的程派青衣戏而选定了这麽一出少见的程派的(探母)呢?!古调别谈?出奇制胜?还是哗众取宠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我想通过以往对小秋所走过的艺术道路和此番(探母)的观摩,便不难寻找出她要拿像(探母)这样的另一类戏的原因.曾经上演过(窦娥冤)(锁麟囊)(孔雀东南飞)(春闺梦)(骂殿)(碧玉簪)等剧目的迟小秋通过多年来对传统程派青衣戏的学习和实践,确实无论是在唱念还是做表等方面都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那麽作为已经向不获之念迈进的她下一步该作些什麽?是原地踏步;还是有方向的"齐步走"?显然探母是她具有远见和胆量的双重选择!谁都知道仅仅学演一两出(窦娥冤)(锁麟囊)这样程大师晚年精而又精的唱功剧目并不能使一个旦角演员一越登堂成为出色和全面的程派传人,正如只会(甘露寺)(借东风)的老生演员不能称其为全面有厚度的马派老生是一个道理.然而采取钩陈性质的老戏新唱不仅丰富观众耳目和流派剧目,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程大师早年编排上演的剧目,是自己所掌握的不仅是单一的或一个侧面的程派,而是利用这样一种渠道和手段是自己身上的底韵积淀在纵向加深的基础上向横向扩展从而拓宽一个演员的戏路(不是"戏数儿")兼顾其他方面技能是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如此看来探母的公主正是小秋在为弥补京白这一自身缺陷而在21世纪给自己主动提出的一个新课题.这也正是小秋不敢平庸的有远见之所在.其次小秋有胆量,像上面的空话谁都会说,但真正的要把一出自己陌生(相对行当和流派而言)而观众熟悉的传统戏班上舞台,却非易事,况且你的程派的探母一经公演能否得到各界观众的认可,这在演出前应该说都是未知数,如果顺利成功自不必说,然而稍有偏差演员将处于何等尴尬和不利的地位!凡此种种作为主演(同时也是观众观看的主要对象)不可能没有丝毫压力和顾虑.
因而时隔数十年把程大师早年的剧目重新搬上舞台不能不说小秋具有常人所没有的胆识和魄力.由此可见迟小秋一改过去的风格上演(四郎探母)也不属意外和偶然.然而她的这份卓识和胆量确是笔者真正崇敬与钦佩的所在.
本贴由醉太平于2000年6月06日18:15:34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