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长荣等主创人员谈新编历史京剧《廉吏于成龙》
“我感觉自己好像入了迷,中了魔了。一站在舞台上,我只觉得自己就是于成龙,于成龙就是我,我非常喜欢这个人物!”昨晚,趁新编历史京剧《廉吏于成龙》彩排前的间隙,记者赶到逸夫舞台,跟花脸名家尚长荣等该剧主创人员聊起了这台让他们痴迷的新戏。
挡不住剧本诱惑做了回“穆仁智” 今年62岁的尚长荣也曾想过从舞台上歇下来。“对创作新人物,我也担心会力所不能及。我一直对自己说,留给舞台上的形象必须是最饱满的,否则宁可不演。”
看完王永泰的小说《清官于成龙》后,尚长荣的创作欲望又被激起。“好的题材、好的剧本,对我是种挡不住的诱惑。”尚长荣权衡再三,感到自己创作精力和欲望都很强,就召集京、津、沪三地名编剧戴英禄、梁波、黎中城和王涌石,历时4个月,数易其稿,创作了京剧《廉吏于成龙》的剧本。
尚长荣自嘲自己是《白毛女》里的“穆仁智”,先是用电话、电子邮件“督促”三地的编剧赶剧本;后来又“逼迫”导演谢平安排戏。仅一个多月,戏就从排练场来到舞台上。新戏一上演,原本这两天就要开班的“尚长荣京剧花脸研修班”也只得暂缓了。
于成龙曾被乾隆封为“天下廉吏第一”,对尚长荣选择塑造这个角色,上海京剧院艺术总监、该剧编剧之一的黎中城认为实乃“明智之举”。14年来,这是尚长荣在新编大戏中塑造的第三个戏剧人物,《曹操与杨修》中的曹操是汉朝的,《贞观盛事》中的魏征是唐朝的,选择清朝的于成龙,很自然就和前两个已经深入人心的人物有所区别了。
尚长荣向记者透露,上个世纪80年代,当电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播出后,他就想搞一台清装戏。但多年来一直没有适合花脸行当、尤其是“铜锤架子花脸”两门抱的剧本。“我是幸运者,上海有良好的创作氛围,上海京剧院有非常敬业的创作班子,我终于能圆梦了。”
不背包袱敢创新“于成龙”要胜“魏征”
今年,对尚长荣来说可谓是幸运年:当选为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抱回了第一个中国戏剧梅花大奖;《贞观盛事》取得文华大奖后,又入围文化部首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候选剧目。荣誉当前,是否敢排演新戏,超越自己,尚长荣面临着挑战。
然而,尚长荣无所顾虑:“一个有点知名度的演员,最怕背包袱。打破从前,否定自己,大胆创新,真是其乐无穷。”虽然在戏没见观众前自称“不敢翘尾巴”,但尚长荣在跟一位老战友通电话时却掩饰不住对“于成龙”的喜爱:“你甭看‘贞观"拿了那么多奖,‘于成龙"至少在音乐的完整性、可听性上,就要胜过‘贞观"好多!”
尚长荣评价说,如果《贞观盛事》是豪华再豪华,那么《廉吏于成龙》则是朴实再朴实。舞美一切从简暂且不论,连音乐唱腔也透着浓浓的乡土味。戏一开始,尚长荣就唱着山西小调"卖菜歌"上场;西皮二黄中巧妙地融入了山西民歌的旋律。
和“曹操”、“魏征”相比,这次的“布衣高官于成龙”有很多新意。尚长荣在戏中首次“露出庐山真面目”,不勾脸,不挂髯口,改贴胡子,俊扮上场。这样,“做功了得”的尚长荣,丰富的脸部表情就能很好地展示;没有水袖,念京白,白口不上韵,和现代人很贴近。
《廉吏于成龙》在编导上也是创意迭出。剧本采取的是“散点式结构”,只有中心人物(于成龙),没有“起承转合”的中心事件,这在上海京剧院创作的剧目中尚是首次。这台戏还打破场次限制,在京剧舞台上大胆运用了意识流、电影蒙太奇等手法,使戏剧结构很紧凑。如山牛拿着于成龙的破衣服去典当一场,当山牛说完“我这就去当铺”时,舞台另一侧就用灯光打在“当铺掌柜”身上,掌柜说:“这是当铺,不收破烂!”“当铺”一词衔接两个场景,场次转换十分迅速。
关栋天毛遂自荐刘异龙单弦伴唱
在新编大戏中,关栋天与尚长荣已是第三次握手了。从《曹操与杨修》的杨修到《贞观盛事》的唐明皇,再到《廉吏于成龙》中的康亲王,两人合作珠联璧合,是上海京剧舞台上的黄金搭档。关栋天说:“我和尚老师一样,最喜欢创作新戏。听说尚老师要演于成龙,我当然毛遂自荐了。”
在新戏中,正处于艺术黄金期的关栋天希望各方面都有所突破。尚长荣和关栋天的唱腔都不套用流派唱腔,而是“一切为把人物演得活灵活现”。在“斗酒”一场中,于成龙与康亲王斗智斗勇,几段对唱既诙谐动听,又新意盎然,堪称全剧的精华。
“江南名丑”刘异龙在剧中扮演“是小人而非坏人”的勒春。当尚长荣力邀“老邻居”刘异龙加盟剧组时,刘异龙欣然前往:“我不在乎戏份多少,演好勒春也是为了塑造于成龙的形象。”幼习昆剧丑行、又唱过10多年京剧的刘异龙,戏中几段唱腔却全部用单弦伴奏,听着和京韵大鼓差不多。上海京剧院院长孙重亮告诉记者,勒春是康亲王从北京带到福州的亲信,因此用单弦伴奏更贴近人物形象。(记者
张裕)
(摘自 《文汇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