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喜珠 口述
陈志明 整理
徐兰沅次子徐元珊(1927-1992),生于徐家故居宣武门外香炉营二条。6岁拜沈富贵为师,开蒙学武生,同时又从著名教师宋继亭学老生。12岁首次登台演《战冀州》。后带艺入富连成科班,艺名元珊,是萧长华给起的名。在科班主要从著名文武小生茹富兰和武戏教师王连平学戏。1943年17岁时出科。出科后曾搭很多班演出,如毛世来、谭富英、杨宝森、赵燕侠等均邀其助演。1945年19岁时与宋继亭先生之长女宋喜珠结婚,婚后生三子四女,现在仅长女徐佩玲、长子徐嘉瑞继承父业,成为梨园世家的弟五代传人。元珊习武生艺宗杨派,主要擅长剧目有:《夜奔》(林冲)、《探庄》(石秀)、《挑滑车》(高宠)、《英雄义》(史文恭)、《蜈蚣岭》(武松)、《白水滩》(十一郎)、《八大锤》(陆文龙,该剧得到茹富兰的真传)等。1950年以后加入梅兰芳剧团,直至1959年患肝炎脱离舞台生活。元珊参加梅剧团长达10年之久,他不仅能演好本工武生戏,而且经常注意观摩梅先生的演出,论亲戚关系梅兰芳管徐兰沅叫姨夫,故与元珊兄弟相称,在演出之余,经常把梅剧的特点讲给元珊听,故他对梅先生的表演知之甚详。50年代末梅先生初排《穆桂英挂帅》时,曾得到徐元珊的大力协助。后来梅先生又叫葆玖跟元珊练武工,60年代以后,梅葆玖排演梅派剧目,均请元珊二叔指导。不少梅派传人,也得到徐元珊的指授,如:李玉茹演《霸王别姬》的剑舞;言慧珠演《白蛇传》中白蛇与伽蓝对阵的快枪,都是元珊按梅派剧目要求给排练的。作为武生演员,能对梅派剧目如此熟悉,也是难能可贵的。
1960年徐元珊应邀到北京戏曲学校任教。他教学态度严谨,强调学生要做到艺、技、戏的结合,认真抓好后进学生。他常对人说:"我们不能误人子弟。"后来担任戏校教务处处长,受他指授的学生很多,著名的武生演员沈宝桢、李宝春、关鸿钧等均受其教益。梅派传人李玉芙曾向徐老师学梅派名剧《晴雯撕扇》。晚年徐老师根据个人舞台实践和教学经验写成10多万字的从艺总结,这些经验之谈,未能及时出版,实在遗憾。1992年7月徐元珊因患肺心病辞世,终年65岁。
徐佩玲,为元珊的长女,适张云溪之三子张启忠(武生)。著名京剧演员。佩玲1959年考入北京戏校,主要从赵绮霞老师学花旦,后又从父亲学梅派剧目。1967年从戏校毕业后参军在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1972年复员回京,分配到风雷京剧队以演现代戏为主。1983年曾获北京市文化局京剧大奖赛优秀表演奖。1985年调入北京实验京剧团,后并入北京京剧院。经常露演的剧目有:《拾玉镯》、《秋江》、《廉锦枫》、《醉酒》、《别姬》等。退休前在梅兰芳京剧团。现在北京振兴京昆协会主办的少儿艺术团任教。1998年1月曾随北京市文化交流代表团访问澳大利亚。 徐嘉瑞,徐元珊之长子,1966年毕业于北京戏曲学校,现为北京京剧院武丑演员,在校期间曾受教于著名武丑叶盛章先生。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京剧团。
徐莹,12岁,是元珊老儿子嘉理之女。1994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学武生,由马幼年老师开蒙。因天赋条件好,悟性强,身体素质好,自己又肯勤学苦练,加上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其连年获得京剧大奖赛专业组一等奖。1993年首次获奖年仅7岁,当时她正在少儿艺术团学习,以马幼年传授的《探庄》选场参赛,荣获"壮志杯"京剧大奖赛业余组一等奖。1994、1995年以杨长秀主授的《八大锤》选场参赛,荣获"燕京杯"、"蓝岛杯"京剧大奖赛专业组一等奖;1995年以张善麟主授的《劈山救母》选场参赛,获"梨园杯"专业组一等奖;1996年以京剧基本功参赛,获全国卡拉OK比赛专业组一等奖;1997年以朱福生主授的《雅观楼》选场参赛,获"韶山杯"京剧大奖赛专业组一等奖。这是徐家第六代传人。在梨园界连续六代从事京剧表演艺术的世家是很少见的。 (摘自 《中国京剧》杂志 1998.3)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