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京剧研究,它与京剧的创作实践是密切相关的。150余年,京剧艺术家们从事创作与演 出实践的成就,及京剧与社会、观众的关系,就是历史研究的对象;京剧艺术家们从事创作 的经验与教训,及个中所体现的艺术规律、创作方法与技巧,就是理论研究的对象。只有从实践中才能归纳、梳理出京剧的历史及其剧种形成、演变的规律。同样,也只有从实践中才 能提炼、抽象出京剧的美学原则及其创作的理论、方法与技巧。京剧研究的对象就是京剧的 创作实践。没有京剧的实践也就没有京剧研究,更不可能产生京剧的史、论专著。京剧艺术 的实践者是谱写历史与积累艺术经验的创造者。然而,由于封建社会及其歧视艺人的观念, 造成了艺人缺乏文化基础知识与理论的历史遗憾,而这种状况的真正改变则是在新中国成立 以后,培养出"有文有艺"的人才。
说起京剧研究,它需要有文人即知识分子的投入。近代中国社会形成发展起来的京剧,出现 在清代的首都北京,活跃于京、津、沪等大中城市,不仅为晚清官贵文人所喜好,而且在西 风东渐,社会改良与革命的情势下,为热爱京剧艺术,和有志趣于京剧改良与改革的文化人 所关注,投入到评介京剧艺术、积累京剧史料,考证京剧声腔,研究京剧史论的工作中来。 这样,京剧得天独厚,实现了与文化人(包括作家、戏剧家、音乐家、教授、报人、学生等) 的结合。对京剧的创作实践也产生着有益的影响。京剧界乃至戏剧界出现了不少京剧的研究 人才和研究成果。这个历史成就,开京剧理论队伍建设之端倪,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京剧研究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益的、必要的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50年来随着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 行戏曲改革工作,京剧事业的发展,戏典研究以及京剧研究的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展。虽经 历了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摧残与挫折,但毕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其间,建立了中央与各地的戏曲研究机构;建设了一支包括京剧理论工作者在内的戏曲研 究队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开展史、论研究与现状评论,这一切都标志着戏曲 科研的根本性变化。京剧,由于它所具有的地位、艺术成就与国内外的影响而成为戏曲研究 的主要的和重要的对象,因此,50年间,关于京剧研究的著述与别的剧种相比较而言就最为 丰富,可说是成绩斐然。
演员创作道路与艺术经验的记录与总结 中国戏曲的发展到清代中叶以来,发生了一个重要 的变革,以文人创作为主的"传奇"时期一变而进入演员表演为主的"乱弹"时期,它标志 着文人戏剧的终结,民间戏剧的勃兴。以乱弹(皮黄)戏为主体而集众所长的京剧,成为演员 表演艺术(演员扮人物,以唱、做、念、打的程式、手段综合而成的舞台表演艺术)为主的乱 弹时期的发展高峰,一代戏曲艺术成就的典范。因此,京剧研究的方方面面(演出剧目、唱 腔与音乐伴奏、舞台地位与调度、服饰与装扮等)就集中体现在演员及其表演艺术成就之中 。研究者从深入调查开始,与名老艺术家、演员合作,记录与总结演员创作道路和艺术经验 ,就成为开展京剧史论科研的基础工程。50年来,这方面的著述是相当可观的,有回忆录、 谈往录、旧闻录、表演艺术经验谈、演员的文集以及记述艺术家生平与创作活动的传记、年 谱、流派剧目的汇编,演员唱腔的曲谱集、音响、影片、录像、图籍等。这里应该提到,国 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周巍峙主编的《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丛书),以科学的体例和记谱规 范,采用实录曲谱的方式,由北京、上海等各个省、市、自治区文化部门和戏曲音乐专家共 同完成各地方卷本,和卷中的京剧音乐概述、京剧曲谱集成的编撰。
从第一手资料的征集汇编到对演员艺术生活道路的记述、探讨,尤其是亲身经历或目睹实录 的史迹就更加珍贵了。京剧科研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建设京剧史(史著、志书集成)、论( 通论、专论、评论与美学专著)研究的大厦。(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