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什么人最神气?有本事搞到演出票的人起码算一个,能看蹭儿那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到了如今这市场经济,在中国能看蹭儿还是地位和身份的体现,当官的、现管的、有关系的,才有可能白看戏。可与当年惟一不同的是不被舆论赞同,因为连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官员看戏也都是自己买票,每场演出的公关票(送票)一般不超过10张。

本月初,中国京剧院首次在台湾演出现代京剧《红灯记》,四场演出平均上座率达到50%。不少读者也许并不明白,为什么只有一半呢?送票还送不了满座吗?据京剧院人士回来介绍,人家台湾演出商说了,要票的人也有,但尽量不送,这也是在培养健康的演出市场。在台湾,公关票正在逐年减少,基本上能达到一场的5%。其实演出《红灯记》的剧场比较大,座位多达2700个,平均上座率50%也有1300名观众,而且京剧院的票房收入可折合人民币50多万元,非常不错。只是名声上似乎不太辉煌,50%毕竟不是爆满嘛。但50%说明了演出的实际情况,掏钱的是真正喜欢的,掏钱的也才认真欣赏演出。

中国内地公关票非常多早就"名声"在外,连国外的演出商都觉得伤脑筋。我这里建议可以从两个方面慢慢消除这种现象。

一方面,勇敢地面对现实。其实,这看蹭儿的毛病也有中国演出商或艺术团体自己的问题,怕空场子不好看,可不空场子就能收上钱了吗?就能让观众认可你的演出吗?我们可以分析好节目为什么掏钱买票的观众少,但绝不能再自欺欺人地说---《×××》爆满。

另一方面,政府官员应该带头买票看戏。据记者了解,北京市文化局这三年来,每年春节都要花100多万元买各种演出票,包括自己所属院团的演出,作为职工的福利或公关票。文化主管部门"扣"点票应该不成问题,但文化局带了一个好头。记者还曾经遇到中央某部级官员自己买了两张《长征组歌》最贵的票和爱人一起到剧场观看;记者也知道,北京一名象棋大师是个超级芭蕾迷,北京每台芭蕾必能看到她的身影,都是买票。

这种事多了,相信买票欣赏一台或音乐、或戏剧、或舞蹈演出将会成为社会的时尚。北京日报徐雪梅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